慈母简介

"慈母"作为汉语亲属称谓词,最早见于《仪礼·丧服》记载,特指古代宗法制度中未生育且受命抚育亡故妾室之子的庶母,其原初含义与"慈祥"特质无直接关联。至唐代,该词逐渐突破礼制专称限制,衍生出"慈爱母亲"的泛指用法,形成"父严母慈"的传统文化概念。

现代汉语中该词兼容双重语义:既指代关爱子女的母亲形象,也保留古代庶母称谓的特定历史内涵。在跨文化语境里,该词因承载"爱煦子女之母"的伦理观念,成为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的典型文化局限词。

白居易·慈母的诗句(共1句)

白居易的诗词曲代表作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