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夷·愁思的诗句(共1句)

愁思简介

愁思,汉语词汇,拼音为chóu sī,指忧虑的情绪或忧愁的思绪,兼具动词性的忧心与名词性的哀伤内涵。该词通过自然意象和生活情境传递情感,常见于古典文学表达。

其语义包含双重维度:一为持续性的心理活动,如“愁思无已”强调忧虑的延绵;二为具象化的情感投射,如“海天愁思”借空间隐喻扩展愁绪的广度。古典诗词常以杨、孤舟等意象承载其情感张力,形成情景交织的审美范式。

该词最早见于战国宋玉高唐赋》,汉代《汉书》用于刻社会群体焦虑。唐宋时期,柳宗元戴叔伦人通过苍茫景物深化其时空意蕴。明清小说及近代文学延续此脉络,瞿秋白散文中仍可见其心境描摹功能。

刘希夷的诗词曲代表作

刘希夷 (约651年-约680年),唐朝诗人。 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汉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 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代悲白头翁》有“年年岁岁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相传其舅宋之问欲据为已有,希夷不允,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延之少有文华,落魄不拘常格,后为人所害,死时年未三十。原有集,已失传。 《旧唐书》本传谓“善为从军闺情之诗,词调哀苦,为时所重。志行不修,为奸人所杀”。《大唐新语》卷8谓“后孙翌撰《正声集》,以希夷为集中之最”。《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