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月简介

是月相变化周期中农历下半月出现的特定形态,我国传统将下半月的蛾眉月称为残月,其呈现C形缺口朝右的弯月状,亮面朝东,黎明时分出现于东方天空。

残月形成于满月之后,随日月位置变化经历凸月、下弦月阶段,最终演变为残月,标志着朔望月周期接近尾声。其形态虽与新月后的蛾眉月相似,但出现时间、方位及亮面方向截然不同:残月代表月相轮回的终止,与新月共同构成朔望循环的起止点。借助残月、下弦月等月相可辅助判断农历日期及间时段,月相更替周期(29.53天)为农历历法制定提供了天文依据。

我国古代已通过观测月相指导生产生活,残月因出现在晨曦微明时,常被赋予离别、转变的文化意象。现代天文观测中,残月与行星伴天象(如金星、土星)的组合成为重要观赏现象。

乔吉·残月的诗句(共1句)

乔吉的诗词曲代表作
乔吉(1280~1345)元代杂剧家、散曲作家。一称乔吉甫,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人,流寓杭州。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集中。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梦符小令》1卷,及任讷《散曲丛刊》本《梦符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