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名胜记

朝代:清朝|作者:陈本立|

黄鹄山名石城山,长竟里,高十寻有奇。

东连高冠,绵亘郡城。

先是圭土为城者置此山阛阓中。

首瞰大江,头陀寺显蔽之。

又黄鹤楼适扼其吭,登览者心目易厌,而兹山真面益以不传。

为综其名胜,其自北盘道而登,有亭翼然于城上者,望江亭也,即古十盘亭。

亭左为宝相塔,甃巨石为之。

下广上锐,周以石楯,元威顺王太子墓也。

更上即黄鹤楼,楼上高百尺,八窗洞达者三层。

嵌空玲珑,胜甲三楚。

楼之东为亭者二,一搁笔亭,初名太白堂,重檐覆道,公私燕游之所。

右曲石壁稍峻,中为孔道,不署名,人多指为石镜亭云。

再上为斗姥阁,即古南楼也。

黄山谷诗“鄂州南楼天下无”即此。

以上皆西向。

白云楼右长廊屈曲,“西爽”石刻在焉。

残碑断碣,附列者多,难卒读。

“涌月”两大字卧苔藓中,颇饶霸气。

其左有仄径,纡而下,奇石佳树夹道垂阴。

历百武得平敞地,黄冠自为静室,曰留云阁。

石涧清泉,别开生面。

其南道院丽山者,右曰四皇殿,费神洞在焉。

寻之不可得,压于殿址也。

由四皇殿左寻道直上,丹磴连云,跻其巅,盘曲相引,不敢俯视。

历数折,达仙枣亭,亭凡三,其中独高者,即山脊石辟加椽瓦焉,牖户栏楯皆凿石为之,制极古。

倚亭四顾,满目江山。

东望漕园,亭台灭没,武当宫意其旧址。

其棣观察署者,为振衣亭,为陈友谅墓,历历可指数。

又东为郡学宫,庙廊芹藻,巍焕馨香。

兹山灵秀所钟,如或见之。

亭西楯以朱栏者,仙枣树也。

古色不青,洵千百年物。

又西下为万寿亭,亭中列丰碑二,则蠲楚赋上谕也。

古十间亭在仙枣亭西,此正当其处。

亭右即白云楼址。

右诸亭俱南向。

仙枣亭后为一览亭,亭久废,其址大可恣眺望。

由此隆隆特起者,皆山脊也。

其上为广永亭,为奇章亭,惜不传其迹,独夏口郢城遗迹犹有存者,至楚观楼,则与高冠共之矣。

山阴诸胜曰方朔读书台、曰磨崖方丈、曰静春台,民家皆笼而有之。

好事者载酒寻之,每吝一见,余幸一登临静春台焉。

山椒压云亭,至正间建,旧传为头陀寺顶院。

度其地,当在仙桃迹左侧,仙桃迹巨石嶙峋,高若堵墙。

下即黄鹄矶,大士阁踞其首,高出城闉,洪涛荡胸,景益奇。

兹山之胜如此,乃以逼近市尘,不获独显其奇,而仙客骚人又皆怵心镂骨,日与司勋、供奉,争长角技,竞为黄鹤楼导扬盛美,而概置其他胜事。

呜呼!

岂其绛灌不可以伍韩、彭,亦兹山之幸,犹不幸也夫!

猜您喜欢

  • 1.《江上宋朝·葛天民连天芳草雨漫漫,赢得鸥边野水宽。花欲尽时风扑起,柳绵无力护春寒。
  • 2.《堂下芍药花盛开而芜秽不治太夫人课奴芟夷草莽饰以丹槛焕然一新感而成咏宋朝·洪朋江风飘已尽,庭树但苍翠。如何欻到眼,馀容殿春事。恭惟太夫人,指挥扫芜秽。咄嗟丹槛开,芳蕤生意气。矧乃叠石根,端有尘外致。何必风人萱,愿言树之背。畴昔杂荆杞,只今...
  • 3.《彭城怀古·其二清朝·廖文锦力除狼虎气吞嬴,胆落诸侯壁上兵。千古大观三月火,半生小忍一杯羹。难消帐下歌姬恨,不受江东子弟情。十丈灵旗阴白昼,犹闻叱咤大风声。
  • 4.《再和一首送恒叔还京明朝·吴琏出承王事岁频更,指日旋车入帝城。几曲纯和仙乐奏,三声嘹亮静鞭鸣。鹓鸾文武千官集,鱼水君臣百世情。延语夜深更前席,鬼神无问问苍生。
  • 5.《云宿晚霞明朝·吴献几度游山玩物华,最怜云宿景休嘉。露含孤岭桑榆涩,风撼双峰星影斜。不尽彤云浮碧汉,无端乌雾落红霞。闲薰欲借文茵席,卧月眠云梦远家。
江夏副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