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名胜记

朝代:清朝|作者:陈本立|

黄鹄山名石城山,长竟里,高十寻有奇。

东连高冠,绵亘郡城。

先是圭土为城者置此山阛阓中。

首瞰大江,头陀寺显蔽之。

又黄鹤楼适扼其吭,登览者心目易厌,而兹山真面益以不传。

为综其名胜,其自北盘道而登,有亭翼然于城上者,望江亭也,即古十盘亭。

亭左为宝相塔,甃巨石为之。

下广上锐,周以石楯,元威顺王太子墓也。

更上即黄鹤楼,楼上高百尺,八窗洞达者三层。

嵌空玲珑,胜甲三楚。

楼之东为亭者二,一搁笔亭,初名太白堂,重檐覆道,公私燕游之所。

右曲石壁稍峻,中为孔道,不署名,人多指为石镜亭云。

再上为斗姥阁,即古南楼也。

黄山谷诗“鄂州南楼天下无”即此。

以上皆西向。

白云楼右长廊屈曲,“西爽”石刻在焉。

残碑断碣,附列者多,难卒读。

“涌月”两大字卧苔藓中,颇饶霸气。

其左有仄径,纡而下,奇石佳树夹道垂阴。

历百武得平敞地,黄冠自为静室,曰留云阁。

石涧清泉,别开生面。

其南道院丽山者,右曰四皇殿,费神洞在焉。

寻之不可得,压于殿址也。

由四皇殿左寻道直上,丹磴连云,跻其巅,盘曲相引,不敢俯视。

历数折,达仙枣亭,亭凡三,其中独高者,即山脊石辟加椽瓦焉,牖户栏楯皆凿石为之,制极古。

倚亭四顾,满目江山。

东望漕园,亭台灭没,武当宫意其旧址。

其棣观察署者,为振衣亭,为陈友谅墓,历历可指数。

又东为郡学宫,庙廊芹藻,巍焕馨香。

兹山灵秀所钟,如或见之。

亭西楯以朱栏者,仙枣树也。

古色不青,洵千百年物。

又西下为万寿亭,亭中列丰碑二,则蠲楚赋上谕也。

古十间亭在仙枣亭西,此正当其处。

亭右即白云楼址。

右诸亭俱南向。

仙枣亭后为一览亭,亭久废,其址大可恣眺望。

由此隆隆特起者,皆山脊也。

其上为广永亭,为奇章亭,惜不传其迹,独夏口郢城遗迹犹有存者,至楚观楼,则与高冠共之矣。

山阴诸胜曰方朔读书台、曰磨崖方丈、曰静春台,民家皆笼而有之。

好事者载酒寻之,每吝一见,余幸一登临静春台焉。

山椒压云亭,至正间建,旧传为头陀寺顶院。

度其地,当在仙桃迹左侧,仙桃迹巨石嶙峋,高若堵墙。

下即黄鹄矶,大士阁踞其首,高出城闉,洪涛荡胸,景益奇。

兹山之胜如此,乃以逼近市尘,不获独显其奇,而仙客骚人又皆怵心镂骨,日与司勋、供奉,争长角技,竞为黄鹤楼导扬盛美,而概置其他胜事。

呜呼!

岂其绛灌不可以伍韩、彭,亦兹山之幸,犹不幸也夫!

猜您喜欢

  • 1.《送羽林陶将军唐朝·李白将军出使拥楼船,江上旌旗拂紫烟。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莫道词人无胆气,临行将赠绕朝鞭。
  • 2.《题润公看经室宋朝·张守润公看经室,山气翠霏霏。花雨当轩堕,松云入座飞。凿池泉绕霤,采木露沾衣。欲觅三山石,空惭心赏违。
  • 3.《感旧四首·其三清朝·方鹤斋初种河阳一县花,官厨烟冷似贫家。却金当昼非昏夜,贷粟留春爱物华。儿女啼饥还笑语,耆英入会久咨嗟。去时别有扳辕事,村妇千群拥后车。
  • 4.《闲居感兴六首·其五明朝·江源道非身外更何求,一室无喧事事幽。试问繁华何处在,石家金谷水空流。
  • 5.《金陵感怀清朝·包彬万峰青拜故宫前,王气收时总黯然。西下戈鋋飞画鹢,北来笳鼓骇啼鹃。春风泪洒《桃花扇》,夜月歌残《燕子笺》。弹尽凄凉天宝曲,江南愁杀李龟年。
江夏副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