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友华甲有引

朝代:清朝|作者:罗秀惠|

今日予降辰,适接徵诗启。

君年六十我有七,自笑还破涕。

我后愚若柴,君境甘茹荠。

德祖羡佳儿,百子未足抵。

良药活人群,济世洒醐醍。

歌咏起家声,慈祥成恺悌。

升庭茁芷兰,艺植有根柢。

种菊压众芳,如培佳子弟。

一秋花事忙,三径绿如洗。

观赏怡嘉宾,红紫灿客邸。

朱履踵门繁,白衣送酒徯。

晦明类巡檐,风雨护雕棨。

复有嗜古心,鼎彝广罗稽。

色泽摩骨董,茗具香舌底。

刀镜古代秦,金石云端陛。

兴会寄丹青,秘宝师倪米。

百甓运书斋,九畹描沅澧。

笔气净冰壶,香雾生兰泚。

扶轮振风骚,画船宜棹欐。

虚荣不萦怀,垒块夷如坻。

蛮触笑纷争,触安差相牴。

吾老鬓毛摧,比来皮肤癠。

冷眼视繁华,浊尘仍易眯。

浮白酌斗酣,雌黄任巧诋。

蝉噤蛰寒虫,鸲鹆弗踰济。

搜索及枯肠,技痒空拊髀。

首抛敲门砖,尚欠跻堂礼。

微应固不拘,我诗乃无体。

额祇临风加,笔非垂露泥。

祝甲赖群公,邮庚更远递。

貂续集狐貉,鱼素剖鲂鳢。

湖海涌新潮,滥觞泛瀰瀰。

天风许刺船,海水容测蠡。

苹鹿调同赓,笙簧逾酒醴。

注释

1. 出处:此收于林钦赐《瀛洲诗集》。

2. 作者注:「患皮肤病半年始瘉,近复发。」

猜您喜欢

  • 1.《蓦山溪·为叶总领寿宋朝·丘崇风传芳信,晓色便清霁。帘幕护春寒,篆香温、笙簧韵美。使华容与,星动帝王州,花上脸,柳边眉,竞报占熊喜。欢娱好是,玉塞无尘起。鞭计小迟留,要长折、遐冲万里。传闻有...
  • 2.《秋郊宋朝·吕陶西风萧瑟动年华,村望犹将景物誇。山色半随云势断,浮光多被竹阴遮。社前归兴双飞燕,雨后新声几处蛙。万里桥南亦如此,十分有意作农家。
  • 3.《读山谷文宋朝·李彭折玉摧兰事竟空,贮云含雾思无穷。仙阶忽列通明观,人世犹称太史公。绛帐老生悲湜籍,传灯嫡子有徐洪。以那为首聊披拂,三绝韦编对晚风。
  • 4.《胜如花明朝·吾邱瑞我年方龀。髻尚鬟闻。四下军声惊汗爹爹。。道不得子孝亲宽哥哥。。那些个兄酬弟劝。何日报双亲恩眷合前峻领众对阵介末。
  • 5.《雨后早行明朝·沈守正蹇蹄避泞踏平沙,日影曈曈噪晓鸦。染血枫林酸枣树,沾泥柳絮木棉花。群羊出牧争溪渡,野店挨门到郭斜。我亦坐淹三日雨,喜看千里麦抽芽。
罗秀惠(1865~1943),字蔚村,号蕉麓,别署世界生。台南人,师事举人蔡国琳,光绪年间取中举人。乙未之际,曾与举人汪春源等人上书谏阻割台,后避居北京。未几,返台定居安平,曾任《台澎新报》、《台湾日日新报》编辑。明治三十二年(1899)台南师范学校成立后,应聘为教务嘱托,教授汉文、习字,明治三十五年(1902)因病辞职。曾向日总督提出「治台十策」,并授与绅章;后以迷恋名妓王香禅之故,遭收回。为台南「南社」、「酉吟社」社员,后亦参加台北「瀛社」,擅行草书,亦能左书。大正四年(1915),与王香禅离异,入赘「赤嵌女史」蔡碧吟家。性喜挥霍,因家产散尽,遂以卖字为生。大正十四年(1925)一,由于基隆颜国年之捐助,创《台北黎华新报》社,任发行人,除刊载梨园艺文外,兼及小说、诗文、随笔。昭和三年(1928)八月曾开「蕉麓千书会」任人求书,墨迹流传甚广。昭和十年(1935)十一月以「奎社书道会」名义举办全岛书展于台北永乐町,民国六十五年(1976)被台南市政府誉为「清代台南府城十大书家之一」。〖参考许姬《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远流出版社,2004年5月;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
〗罗秀惠诗不主一格,唯多艳体之作。今罗氏作品乃据《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南新报》、《台湾诗荟》、《台湾诗醇》、《台湾诗钞》、《台湾诗录》、《三六九小报》、《孔教报》、《月报》等辑录编校。(江宝钗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