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归里有感复用留别原韵

朝代:清朝|作者:杨卓林|

一生经历运邅屯,世变沧桑又几春。

儤直薇垣烽火警,观兵榆塞虎狼亲。

宦途险巇皆尝尽,林壑优游自率真。

回首三边戡乱际,忧民忧国泪沾巾。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清州搜玉

2. 庚子之变,宫禁戒严

猜您喜欢

  • 1.《醉太平明朝·王錂那娉婷。钟情特甚。誓共姜节操。敬俟朱陈。小生:大夫一向也知他起居否。生:而今忧愤。锁深闺自怜孤另。小生:大夫可也念他么。生:伤情。空劳魂梦逐行云。谁念取枕馀衾剩...
  • 2.《山行次韵杨良卿见寄二首·其一宋朝·苏过山行六日已逃空,况入青冥窈窕中。欲写姓名孤绝处,恐君遗恨不吾同。
  • 3.《春日雨中怀陈士传明朝·佘翔律转青阳候,愁听曙雨声。梅花寒自落,柳色嫩初生。扑竹惊栖鹤,穿林却啭莺。青山招隐处,延眺独含情。
  • 4.《秋闺思·其一明朝·岑徵露井鸣秋叶,重楼夜未央。悲风连捣素,残月下流黄。泪尽珊瑚枕,衾寒玳瑁床。亦知愁达曙,无梦到辽阳。
  • 5.《哭从叔蓼庵明朝·岑徵南溟归客涕交零,洒向泉台寄步兵。多难相依同父子,百年长恨隔幽明。诸孤忍负生前托,遗草空怜死后名。抆泪忆君行自念,年来三十二毛生。
杨卓林(1847—1926),字荫乔,青县于董经村人。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考取咸安宫官学教习,端郡王载漪闻其品端学萃,聘为其子溥俊师。光绪二十一年(1901)改内阁中书,俸满,遴放陕西同知,到省后即充陕西乡试同考官,旋补佛坪厅同知,调宁陕厅同知。两厅均有惠政,士民建碑纪德,至今感篆。又以劳积保同知补缺,后免补知府,以道员留省,加三品衔。宣统三年(1911)六署延榆绥道。时武昌起义,榆林镇闻兵变。卓林为民请命,活人无算。卓林性情和厚,家庭孝友,乡里无间言。又善书,工制艺,门下多知名士。著有《榆林事记》,以下诸及唱酬之作俱见此书。并为本邑诗人鸣萧《惕斋诗稿》、刘天谊《同野堂遗集》作序,载于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