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归里有感复用留别原韵

朝代:清朝|作者:杨卓林|

一生经历运邅屯,世变沧桑又几春。

儤直薇垣烽火警,观兵榆塞虎狼亲。

宦途险巇皆尝尽,林壑优游自率真。

回首三边戡乱际,忧民忧国泪沾巾。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清州搜玉

2. 庚子之变,宫禁戒严

猜您喜欢

  • 1.《除架唐朝·杜甫束薪已零落,瓠叶转萧疏。幸结白花了,宁辞青蔓除。秋虫声不去,暮雀意何如。寒事今牢落,人生亦有初。
  • 2.《次驹父游孺子亭韵宋朝·李彭平居懒与慢相亲,寄傲行歌似隐沦。水退荷花饥残暑,秋来山色挽幽人。从雌鸂鶒窥黄帽,旁母凫雏映白蘋。兴罢归来去高卧,诗成聊复寄雷陈。
  • 3.《戏何人表宋朝·李彭示疾维摩难共语,谁堪问疾坐绳床。也知世乏长桑手,尽用枕中鸿宝方。马价不须劳广汉,牛衣何用泣王章。清凉心地俱安稳,特访名园顾辟疆。
  • 4.《送李劭县令宋朝·陆佃长官衫色暗,玉雪久甘贫。为问江西月,如君有几人。
  • 5.《折杨柳送方叔高元朝·赵期颐杨柳青青春水生,借问行人行未行。雕弓在韬马腾枥,家住湓江江上城。柔条好拂江头路,千缕万缕牵情绪。马上郎君新得官,阿谁解使留春住。留春住,春欲归,江南江北柳花飞。...
杨卓林(1847—1926),字荫乔,青县于董经村人。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考取咸安宫官学教习,端郡王载漪闻其品端学萃,聘为其子溥俊师。光绪二十一年(1901)改内阁中书,俸满,遴放陕西同知,到省后即充陕西乡试同考官,旋补佛坪厅同知,调宁陕厅同知。两厅均有惠政,士民建碑纪德,至今感篆。又以劳积保同知补缺,后免补知府,以道员留省,加三品衔。宣统三年(1911)六署延榆绥道。时武昌起义,榆林镇闻兵变。卓林为民请命,活人无算。卓林性情和厚,家庭孝友,乡里无间言。又善书,工制艺,门下多知名士。著有《榆林事记》,以下诸及唱酬之作俱见此书。并为本邑诗人鸣萧《惕斋诗稿》、刘天谊《同野堂遗集》作序,载于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