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四首·其四

朝代:清朝|作者:黄侃|

鹬蚌争持汉与清,徒将水火困生灵。

孤身转徙惭移橘,同好凋残感散蓱。

尽借南音思故土,漫将客泪洒新亭。

何当洗尽昂藏气,一饮狂泉不用醒。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猜您喜欢

  • 1.《清江引·秋怀元朝·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 2.《正学先生祠清朝·方中通今古完名节,乾坤属几人。先生能报国,门下亦捐身。正气横霄汉,阴风泣鬼神。可怜同室斗,犹且念君臣。
  • 3.《读法华五首·其一宋朝·释德洪在宅觅车犹是欲,出门露坐始无依。载行一兽无名字,但爱雪山香草肥。
  • 4.《峡山飞来寺明朝·吴旦招提幽绝处,千壑捧珠宫。山势悬疑坠,川流曲似穷。黄钟仙管寂,碧玉怪环空。忍草栖灵雾,昙花落慧风。灶残坭尚湿,丹化井犹通。夙昔登临地,题诗忆远公。
  • 5.《题清音阁赠朱君采明朝·李应徵君采天下彦,乘时奋辽廓。身虽在轩冕,志不忘岩壑。朝谢桓氏骢,暮罗翟公雀。结楼临青苕,憺焉守玄漠。一水既当户,众山亦罗郭。俯瞰激清泠,仰瞩熙崖㟧。旷然招远风,萧疏...
黄侃(1886-1935) 初名乔鼐,后更名乔馨,最后改为侃,字季刚,又字季子,晚年自号量守居士,湖北蕲春人,生于成都。1905年留学日本,在东京师事章太炎,受小学、经学,为章氏门下大弟子。1914年后曾在北京大学、武昌高等师范(武汉大学前身)、北京师范大学、西大学、东北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金陵大学等学校任教授。在北京大学期间,从刘师培学,尽通春秋左氏学家法。殁于南京,仅49岁。于经学、文学、哲学皆有深诣,尤以"小学"之音韵、文字、训诂最为卓越,人以与章太炎为"乾嘉以来小学之集大成者"。主张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应以《说文》、《广韵》两书为基础,强调从形、音、义三者关系中研究中国语言文字学,以音韵贯穿文字和训诂。有《量守居士集》、《量守居士词集》、《量守庐日记》、《黄侃论学杂著》、《文心雕龙札记》、《诗品注释》、《说文古韵》、《尔雅略说》、《集韵声类表》、《日知录校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