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对月写怀三十五韵

朝代:清朝|作者:徐桢立|

西风减庭枝,放眼塞寥泬。

纤云吹向尽,万里砻迥洁。

分明大地影,入望何尝缺。

暂赏颜得开,回思肠转结。

我行问潇源,四度清秋节。

盘园初税驾,愚溪荡残热。

清光流藻荇,客主吟未辍。

遥传衡阳郛,夜火明掷铁。

耿耿愁不眠,惊鹤伴凄咽。

前年入泠道,行馆听蜻蛚。

故山去益远,不隔唯此月。

书来语见闻,谈虎胆欲裂。

胡尘东西至,鸿洞少完室。

杀人已如麻,纵犬更搜穴。

来为蛇豕奔,去若鹰隼掣。

我里河以西,带水成阻绝。

兵防亦不懈,诸险随地设。

垒炮据峰撑,濠锹依屋拙。

辛勤毕岁收,清野待一爇。

弨弯状犹尔,刃接那可说。

今秋事又同,厥势益隳突。

兵锋学汞流,人伞自空跌。

疮痍古都会,失得争一瞥。

长驱志不小,三鼓逢彼竭。

初哗取周禾,稍觑乱齐辙。

流亡与攻守,同喋一河血。

残破奚待论,驱除已云烈。

昨宵传吉语,爆竹震林樾。

消息喜不疑,天宇助轩豁。

独怜乡讯迟,壤僻邮未达。

悬知茅屋底,惊定意恍惚。

浊酒愁任浇,灵著手停揲。

戈铤老岁年,兄弟各衰发。

何时倚庐墓,生理安粗拙。

念之不能忘,倚枕梦魂越。

猜您喜欢

  • 1.《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大总管张仁亶唐朝·郑愔御跸下都门,军麾出塞垣。长杨跨武骑,细柳接戎轩。睿曲风云动,边威鼓吹喧。坐帷将阃外,俱是报明恩。
  • 2.《和静之登乐俗亭宋朝·吕陶亭下寒流碧似天,亭边疏柳尚婵娟。山林隐隐岷峰出,江路超超楚峡连。对景宛然开画幅,放怀宜此醉金船。嗟予望极终留恨,千里浓云与淡烟。
  • 3.《少年行明朝·仲春龙镂金鞍子百花装,三尺流虹饮血光。白日报雠官市上,青春调笑酒垆傍。
  • 4.《归次临淮清朝·王士祯归路仍淮水,崎岖岭海馀。我行万里道,未得一行书。渔户纬萧接,估船吹笛初。今宵孤馆里,乡梦复何如。
  • 5.《浣溪沙·闺思明朝·沈榛朵朵鲜花吹暮烟。飞香风送小池莲。隔林鸟语自绵绵。独倚画阑深结恨,每凭绣榻不成眠。无心相向镜台前。
徐桢立(1890-1952),字庚甫,号绍周,又号馀习居士,曾得秦权,故其书室名曰“宝权宝”,湖南长沙人,民国时期著名学者、词人、书画家。家世以科第阀阅名于世,祖父棻,字芸渠,道光翰林,为岳麓书院长逾二十年;伯父树铭,字寿蘅,亦道光翰林,官至尚书;父树钧,字叔鸿,以得王献之鸭头丸帖,而名其书室“宝鸭斋”,咸丰举人,光绪初官户部,旋侍御史,外放为广西、安徽道台,署理江南布政使,工书法,精鉴赏,著有《宝鸭斋集》、《宝鸭斋题跋》、《宝鸭斋法帖》、《宝鸭斋金石拓存》等,有子七人,徐桢立行六,故人皆称之为徐六先生。其聪颖绝伦,学识渊博,以书名于时,善为诗词骈赋,旁逮篆刻,无不精能。抗日战争时避寇湘南,曾以土产芦苇代笔,书擘窠大字,气势磅礴;又以蔗余作画,别饶意境,有脱去笔墨畦町之妙。平生治学严谨,通经史子集及古文字学,尤深研宋明儒先理性之学,博观约取,以蕺山刘氏为归。曾教授于湖南大学中文系,讲授词章理学,多士翕然宗之。抗战胜利后,湖南省筹修省志,成立湖南省文献委员会,被聘为委员,分掌文史考古工作,建国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顾问及湖南省政府参事兼湖南省文史馆馆员。著有《馀习盦稿》《馀习盦楷则》《九疑木石吟》《丽辞景旧》等,又主修《宁远县志》《道县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