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元免费申请斑马英语体验课

义鹘

朝代:唐朝|作者:杜甫|

阴崖有苍鹰,养子黑柏颠。

白蛇登其巢,吞噬恣朝餐。

雄飞远求食,雌者鸣辛酸。

力强不可制,黄口无半存。

其父从西归,翻身入长烟。

斯须领健鹘,痛愤寄所宣。

斗上捩孤影,噭哮来九天。

修鳞脱远枝,巨颡坼老拳。

高空得蹭蹬,短草辞蜿蜒。

折尾能一掉,饱肠皆已穿。

生虽灭众雏,死亦垂千年。

物情有报复,快意贵目前。

兹实鸷鸟最,急难心炯然。

功成失所往,用舍何其贤。

近经潏水湄,此事樵夫传。

飘萧觉素发,凛欲冲儒冠。

人生许与分,只在顾盼间。

聊为义鹘行,用激壮士肝。 

古诗简介

《义鹘》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首段十二句叙述苍鹰幼雏遇难;中间十六句描写义鹘为雏鹰报仇,挞伐恶霸白,受到人热情的赞扬;末段八句表明诗人作诗的动机。这是一首情感强烈的寓言诗,诗人借“义鹘”为苍鹰报仇之事,表达了对侠义精神的歌颂,构思精巧,寄意深远,感情真挚。 

翻译/译文

背面的悬崖有一对苍鹰,在黑柏树的顶端养育幼雏。

白蛇爬进它的巢里,放纵地吞吃了雏鹰当作早餐。

雄鹰飞到远方去求食,雌鹰辛酸地哀鸣。

白蛇力量强大,苍鹰不能制服它,黄口鹰雏没有留下半只。

它们的父亲从西边归来,转身飞入弥漫的烟中。

一会儿领来雄健的鹘,悲痛愤怒地把遭遇讲给它。

猛鹘抖擞高飞孤影盘旋,愤怒地叫着从九天之上飞来。

长长的白蛇从高枝上掉下来,巨大的额头被结实的拳头击裂。

在高空中还能微弱的挣扎,落到短草上不再爬行。

折断的尾巴不能摇动一下,吃饱的肠子已经全都穿裂。

活着虽然吃掉了众雏鹰,死后也传留千万年。

人们都愿意给以报复,对眼前的景象感到可喜,十分称心。

这确实是最勇猛的,急人之难,心地光明坦荡。

成功之后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效完力就离开多么贤明。

最近经过沟水岸边,这件事情在樵夫中流传。

我听完感到白发都飞动起来,神情严峻将要顶起儒生帽。

人生的相合与分开,只在转眼之间。

姑且写下这首《义鹘》,永远激励壮士的肝胆。 

注释

鹘(gú):鹰类猛禽,又名隼。

阴崖:背阳的山崖。

黑柏巅:黑森森的柏树顶上。

噬(shì):咬。恣(zì):无所顾忌,一解快意。

黄口:雏鸟。

长烟:长空。烟,雾。

斯须:片刻。领健鹘:带来一只雄健的鹘。

痛愤寄所宣:言将悲痛与愤怒寄寓于向鹘宜诉之语中,希鹘替他报仇。

斗上:突然腾上高空。斗,通“陡”,突然。捩(liè):回旋。孤影:指义鹘。

嗷哮:厉声长鸣。九天:即九重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故。此处指天的最高一层。

修鳞:指白蛇。

巨颡(sǎng):蛇的额头。坼(chè):裂开。老拳:鹘击物时,以翼下劲骨,犹人之用拳,故云。

蹭(cènɡ)蹬(dènɡ):挫跌,原义失势貌。

蜿蜒:曲折爬行貌。

一掉:垂死挣扎一下。

饱肠:指白蛇攫食雏鹰,以饱其肠。

垂千年:指白蛇之死可垂鉴千年。

物情:万物之常情。报复: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鸷(zhì)鸟:猛禽。最:最为杰出。

急难:急人之所难。炯(jiǒng)然:光明貌,指心胸坦荡。

失所往:不知飞往何处。

用舍·:指义鹘的出击与飞逝。语本《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潏(yù)水:在长安杜陵附近,即今陕西长安县东南的潏河,流入渭水。湄:水边。

飘萧:稀疏貌。

冲儒冠:白发把帽子顶起,极言感情激动。

许与分:指应人请求给人帮助。

顾盼间:一瞬间。 

创作背景

从诗中“近经潏水湄”句来看,这首诗当系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杜甫在长安时所作。其时,杜甫虽继续在唐肃宗身边任左拾遗,但处事直小心谨慎,生活也显得闲散。一日,他途经长安附近的潏水边,听樵夫讲述鹘杀白蛇,为苍鹰报仇除害的故事,闻而有感,于是吟哦成此诗。 

赏析/鉴赏

文学赏析

第一段十二句,描写苍鹰幼雏惨遭白驼吞噬,向鹘诉冤求助。“阴崖”二句,起势极妙。苍鹰巢居于危崖古柏之颠,则其本欲避世幽栖以求宴安之情,自在言外。然而,即使如此小心谨慎,也终于未能避免白蛇的偷袭。接着,诗人以“吞噬恣朝餐”,写白蛇的侵凌孤弱,阴狠残暴;以“雌者鸣辛酸”,写雌鹰的无力护卫,孤苦哀鸣;以“黄口无半存”,写雏鹰的横被蹂躏,惨遭杀戮。使读者看到了一幕惊心动魄的善与恶的斗争,由此激发读者的正义感。“其父”四句,又使读者仿佛感受到了雄鹰看到家破人亡时悲痛欲绝,奔走呼号的心情;仿佛听到了雄鹰向义鹘述说自家的不幸,以求救助;仿佛体验到了义鹘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义愤填膺,必欲生食首恶而后快的勇气和豪情。诗人在这些地方,平平写来,毫不费力,但叙事简洁明净,有鲜明的形象,有突出的个性,有动人的情态,有精采的细节,时间、地点、物色、经过,交待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第二段为中间十六句,前十句描写主人公义鹘挞伐恶霸白蛇的矫健动作和白蛇的可耻下场。“斗上”数句,异峰突起,描绘义鹘痛击白蛇的场生死搏斗,浓墨重彩,浪涨潮高,传神写照。义鹘决战中时而腾空翻飞,时而俯冲搏击;时而曒哮怒吼,穿云而来;时而纵横闪扑,电击而去。其中“巨颡拆老拳”五字,尤为有味。“巨颡”二字,抓住了蛇的形体的显著特点,突出了它横行一时,称霸乡里的丑态。接着,诗人怀抱义馈,痛快淋漓地描写了恶霸白蛇在义鹘惩罚的铁拳打击下肠断头碎的可耻下场。这条披着白色外衣的长蛇从老柏树的高技上掉下来了,它的脑袋被义鹘的“老拳”打得碎裂。白蛇被击,从树梢蹭蹬下坠,脑裂、肠穿、尾折,一命呜呼。这八句,摹神写照。诗人用反语鄙夷地嘲弄道:白蛇即或生前仅仅有杀害那些鹰雏的那么一点儿小小的“业绩”,那么它死后也够“名垂千古”的了。把凶恶残暴的霸道行径说成是“名垂千古”的“业”,表达了诗人嫉恶如仇的正义感和恶霸得报的痛快心情。这一段笔酣墨饱,绘形绘声,对恶霸冷嘲热讽,表达了极其鲜明的爱憎感情。后六句,诗人满腔热情地直接赞颂主人公义鹘不仅是鸷鸟中的佼佼者,而且心地光明,有急于救助别人危。中段十六句,前八句描写,后八句评论,不论描写或评论,都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第三段为末八句,交代了题材是怎样得来的,写作的意图何在。听到樵夫传说义鹘的事迹之后,诗人激动得“飘萧觉素发,凛欲冲儒冠”,用饱含感情的笔墨,生动细致地记叙了这一正义斗争经过之后,便直接表明写这首诗的目的:“人生许与分,只在顾盼间,聊为义鹘行,永激壮土肝。”就是要大力提倡和发扬义鹘精神。

这首诗托物在鸟,寓意在人,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在杜甫生活的唐代,封建统治者恃强凌弱,仗势欺人,肉百姓的现象,比比皆是。但是,见义勇为,“急难心炯然”者少之又少,诗人怀着肃然起敬的感情写下了这首寓言诗,就是想通过歌颂义鹘为苍鹰报杀子之仇的故事赞颂了侠义之士为人排难解纷而毫无个人打算的美德。这首诗之所以能使一切有心肝的人都受感动,主要在于它异常生动地描写了一场“除暴安良”的英勇战斗,活出雄姿飒爽的义鹘形象,并以满腔热情,歌颂了它的正义行为。全诗构思奇特,寓意深远,耐人寻味。 

名家点评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又《义鹘行》云:“飘萧觉素发,凛欲冲儒冠。”又云:“永激壮士肝”,似谓当时有权位而不能救人之急、脱人于难者。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谭云:“其父”妙且滑稽(“其父”句下)。钟云:鹘诚义鹘,此鹰亦鸟中申包胥也(“斯须”句下)。钟云:用“老拳”妙(“巨颡”句下)。钟云:五字与“君看皮寝处,无复晴闪烁”,同一快人,同一怕人(“饱肠”句下)。谭云:“贵目前”,妙。天道反不能如此。又云:造化深厚,“快意”二字,止说得物情,说不得天道(“快意”句下)。钟云:“心炯然”三字,是从来义侠之本(“急难”句下)。钟云:发许大道理。住此便有味,有法。多下一段可恨(“功成”二句下)。

明·许学夷《诗源辨体》:(杜诗)五言古如《柴门》、《杜鹃》、《义鹘》、《彭衙》及七言以歌行入律者,则甚旷逸。

明·王嗣奭《杜臆》:此明是太史公一篇《义侠客传》,笔力相敌,而叙鸟尤难。鸟有“父”,下语极新极稳,更无字可代。至“斗上捩孤影”八句,模神写照,千载犹生。“快意贵目前”一语,令人快心,令人解颐。……“人情许与分,只在顾盼间”,道理更大,明是季札挂剑心事,其可少耶?

清·张谦宜《茧斋诗谈》:关目清白,叙事须仿此。语不多而指划爽然,却又字字琢炼,所以为难。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奇情恣肆,与子长《游侠》、《刺客》列传,争雄千古。首一段原题也。叙事明净,而“斯须领健鹘”一句蓦人,手法矫捷。中一段,先八句写生,笔笔叫绝。其来有声势,其击有精神,其负痛伏辜有波折。“饱肠已穿”,令我一叹,炯鉴在一“饱”字。次八句咏叹,笔又超绝。“死垂千年”,犹所谓“遗臭万年”也。“心炯然”,所谓皎然不欺其志者也。“失所往”,更超,所谓不矜其能,盖伐其德,世所称贤豪间者也。后一段,明作者之由。“飘萧”十字作一句读。“许与”,“顾盼”,通篇结穴。读此而无动于衷者,全无心肝人也。评者云:假事为比,用意在末。其说非也。公自是闻此事而作。大手笔人,正要即事写照,不肯学躲闪法。

清·杨伦《杜诗镜铨》:写出猛势,刻画处,十分痛快淋漓,如有杀气英,闪动纸上(“斗上”四句下)。王仲樵曰:直目此鹘为鲁仲连辈人矣。记异之作,愤世之篇,便是“聂政”、“荆轲”请传一样笔墨,故足与太史公争雄千古。得之韵言,尤为空前绝后。   

相关古诗分类

杜甫的诗词曲代表作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