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性篇

朝代:清朝|作者:俞荔|

混沌之初,无极太极。

理气相涵,冲穆无迹。

阴阳既分,两仪乃立。

天五地五,奇耦相得。

五行其气,健顺其德。

气至成形,理无不及。

五行之秀,独萃于人。

爰有五常,赋予维均。

天命谓性,具于人心。

为万物灵,曰有此仁。

仁统四端,万善由生。

性主乎静,动而为情。

性无不善,情亦皆真。

赤子入井,皆有恻隐。

乍见之时,验此不忍。

率之谓道,人人共由。

天叙天秩,典礼优优。

天下达道,能离此不。

性为大本,道自川流。

但人受性,舜蹠皆同。

气有清浊,随其所钟。

清者睿圣,浊者愚蒙。

愚蒙之质,理锢于中。

知诱物化,惟欲是从。

五官百骸,顽然一物。

以物交物,心乃放逸。

人欲日炽,天理日汨。

几希以亡,禽兽为匹。

天生圣贤,作之君师。

修道谓教,以觉后知。

尧命虞舜,执中一词。

道统之祖,传心在兹。

舜授之为,精一危微。

一十六字,该括无遗。

中为性理,纯粹以精。

心分人道,理欲难并。

人心甚危,防勿滋萌。

道心甚微,养使充盈。

遏之存之,德乃日新。

要之执中,不外一敬。

肆则从欲,敬以定命。

图念作狂,克念作圣。

唐虞以来,心法默證。

迨我孔子,统在师儒。

曰性相近,与气质俱。

习善则善,以复其初。

大学之道,明德新民。

明德即性,德本自明。

气拘物蔽,如镜蒙尘。

先以格致,知之宜真。

诚正而修,行之宜敦。

天德既全,王道乃行。

思言性道,大原自天。

道不可离,存遏宜先。

戒惧慎独,动静交虔。

中和以致,性量乃全。

孟言性善,本乎秉彝。

专以理言,邪说皆非。

必称尧舜,人皆可为。

尽心知性,以造其理。

存心养性,惟事是履。

非外铄我,固有之美。

放心不求,弗思耳矣。

洎乎有宋,濂洛关闽。

考亭后出,集其大成。

问学是道,德性是尊。

涵养用敬,入德之门。

致知力行,毋怠毋昏。

人参三才,惟此性道。

天地非大,吾身非小。

万物皆备,及躬自葆。

扩而充之,被乎四表。

气质之性,君子弗性。

困勉虽劳,生安可并。

反之之功,循序渐进。

希圣希贤,匪异人任。

困而不学,暴弃实甚。

敬述兹篇,用勉德行。

注释

1. 四言 出处:此诗收于刘良璧《重修福建台湾府志》〈艺文〉。

2. 此诗收于刘良璧《重修福建台湾府志》〈艺文〉。

猜您喜欢

  • 1.《云居庵元朝·王钝三茅观右辟禅居,脩竹长松画不如。佛阁倚天尘世少,僧窗留月镜台虚。淡烟翠霭无还有,苍狗浮云捲复舒。却笑无心来出岫,为寻真境藉肩舆。
  • 2.《上元被差监酤妙觉书呈文叔二首·其二宋朝·周行己窃禄知踰分,论才昧所长。幸同操犊鼻,几不试渔阳。醉客或遭诟,少年来索尝。此吾稽古力,咄咄未须忙。
  • 3.《马鞍冈明朝·王弘诲女娲昔补东南天,一卷飞来落九仙。光彩依稀陨房驷,嵯峨不受秦王鞭。云为车兮风为马,箙勒累累满天下。行人指点时惊疑,不知谁为历块者。我生好古更怀奇,吴门练影时瞻驰。...
  • 4.《逍遥津王氏别墅联清朝·方浚颐地临飞骑桥边,问当年一船筝笛,万队旌旗,弹指话沧桑,只安排水国逍遥,已是鲲池庄叟境;春到听莺时节,看此日对月题诗,迎风把酒,散怀忘泛梗,且领略画图结构,俨然鹿柴...
  • 5.《和薛生早秋见寄·其一元朝·释妙声雨洗秋容澹,江含雾气深。候虫依井径,归燕拂檐阴。庾信江南赋,灵均泽畔吟。正愁闻古调,讽诵重兼金。
俞荔(?~?),福建莆田人。清雍正二年(1724)解元,联捷成进士,知广东长宁县。乾隆三年(1738)主讲海东书院,著《复性篇》以训诫诸生。〖参考刘良璧《重修福建台湾府志》〈流寓〉、鲁鼎梅《重修台湾县志》〈侨寓〉。〗以下诗作据清修台湾方志所引辑录。(吴福助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