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内子谢氏端·其二

朝代:清朝|作者:林朝崧|

外家儒而医,订婚自总角。

门户非所论,高堂重贤淑。

当其初来嫔,冠盖盈吾族。

季子未成名,苦劝下帷读。

心心待鸾诰,荣亲及闺阁。

每逢大比年,神前瓣香祝。

不幸卒无成,青衫长落拓。

负汝期望殷,至今怀惭怍。

猜您喜欢

  • 1.《贺新郎·怀辛幼安,用前韵宋朝·陈亮话杀浑闲说!不成教、齐民也解,为伊为葛?樽酒相逢成二老,却忆去年风雪。新著了、几茎华发。百世寻人犹接踵,叹只今、两地三人月!写旧恨,向谁瑟?男儿何用伤离别?况古...
  • 2.《题吉文费太守卷元朝·陈谟桁杨卧地庭无谒,禾黍连云里有歌。召父著声先岂弟,阳城不扰是催科。神游华盖红云岛,兴在文江白雪波。试问三穷谁第一,莱芜转觉甑尘多。
  • 3.《平朔方勒石贺兰山之作·其一明朝·叶梦熊尽道将军意气豪,朔方战罢解征袍。功成自古皆天幸,却笑人间说六韬。
  • 4.《九日答胡绢庵明府明朝·伍瑞隆重阳风雨不成秋,官署山亭一样愁。载酒未酬篱畔菊,题诗空上水边楼。邀欢岂必期来岁,卜醉还应续旧游。寄语江东张季子,好留清兴住三洲。
  • 5.《邸中闻雁明朝·全元立短发玄书病自裁,清霜白雁几行回。一年归梦惊风起,此夜边声带月来。淮海片云秋共薄,江城残角暮同哀。潇湘千里家何处,冻雨西窗首重回。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一作峻堂),号痴仙,又号无闷道人。台湾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社「栎社」创始人,台湾豪族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朝崧年少时即热衷诗歌创作,1895年日本领台,时年廿一,与家人内渡福建泉州,1897年一度回台,停留数后再赴泉州,1898年移居上,1899年自上海返台定居。返台后,他与洪弃生、赖绍尧、林幼春、陈瑚、吕敦礼、陈怀澄等诗友时相唱和作诗。1901年其诗题已出现「栎社」之名,1902年他与侄子幼春-及彰化赖绍尧出面倡组栎社,1906年栎社正式组织化,以痴仙等九人为创始者。随著1906年底台南南社、1909年台北瀛社的成立,台湾三大诗社鼎足分立之势乃告确定。1910年栎社在痴仙主持下,于台中举行庚戌春会,共有社员二十人、南北诗友三十一人参加,这是日治时台湾诗社第一次大规模的共同集会活动。1911年栎社邀请梁启超访台,梁氏对痴仙、幼春叔侄之文学才华,深表肯定。痴仙晚年当对两件社会活动十分投入,其一是台中中学的创设,其二是板垣退助所倡组的「同化会」。同化会由于台湾总督府的打压,旋归失败,痴仙经此打击,即以四十一之年病故。痴仙诗的内容,多描述日本领台后传统文人苦闷无奈的心境,以及对祖国孺慕怨责的情绪,后作品则可看出逐渐强化对台湾本土的认同与关注。诗以感伤颓靡为主调,文字清丽多姿,可说是日治前期台湾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诗人。  林朝崧诗,目前通行之版本为《无闷草堂诗存》,在他去世十馀年后,由栎社诗友合力编辑,由鹿港信昌社印行,于昭和八年(1933)分成两册装订(上册为一至三卷,下册为四至五卷)出版。全书五卷,收录各体诗共八百馀首,附录诗馀一卷,共四十五题六十一首。龙文出版社「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辑第八、九册两册所收《无闷草堂诗存》,系根据原刊本复印出版,以下即以此版本为校勘底本,另外收入散见于其他已出版诗集,或未出版栎社诗稿的林朝崧诗。台湾银行「台湾文献丛刊」第七十二种所收《无闷草堂诗存》,乃根据原刊本重新打字,但有不少错字。。其诗另有一原始版本,名为《无闷草堂诗钞》于1919~1923年连载于《台湾文艺丛志》(未以单行本出版)。两种版本所收作品颇有出入,但《诗钞》所收总数较《诗存》多出不少。(廖振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