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放言,步沧玉席上见赠韵

朝代:清朝|作者:林朝崧|

朝菌无晦朔,蟪蛄无春秋。

人生居短景,百年忽我遒。

佯狂衰凤歌,接舆真吾俦。

下士大笑之,乃呼为马牛。

咄咄釜中鱼,焉知水上鸥。

仁义一蘧庐,久处将何求?

不如纵远柁,乘老无倪舟。

停棹瑶池间,婆娑王母楼。

玉盘红仙桃,一食消牢愁。

双成吹云和,劝我竟日留。

俯视蚁垤小,稗海环九州。

哀哉涿鹿战,蚩尤碎铜头。

积骸如邱山,血作江河流。

黔首为牺牲,功名归彻侯。

我欲和触蛮,独唱莫余酬。

饮酒入玉壶,聊与达者侔。

何用学鲁儒,矩步誇纯修。

游心无怀天,安识是与不。

注释

1. 押尤韵

猜您喜欢

  • 1.《十月十日汪九飒哉宅中闻歌作明朝·程嘉燧送客留髡饮正忺,江城清夜月如镰。双楼海燕巢金屋,十月流莺隔画帘。香泽微闻尘袅袅,星河欲堕漏厌厌。老夫忽忆西园事,衫袖龙钟已半淹。
  • 2.《咏史十二首·其四·项羽元朝·李昱过人才气更重瞳,惯与神骓立战功。三户亡秦知气数,诸侯朝楚属英雄。孤忠亚父头空白,扶义怀王血尚红。俛仰君臣多愧色,岂唯无面见江东。
  • 3.《寄闾丘仲(时十一月二十八日)宋朝·周孚曩哦佛狸谣,别我江上宅。不忧道里远,但恐生死隔。匆匆分袂去,悲风动悽恻。寄声来问我,何忍试锋镝。憔悴山泽间,藜苋尚可食。寒蜗恋馀涎,欲去我未得。作书思报子,霜雁...
  • 4.《宫词·其十四明朝·江源薄劣深渐荷宠光,宫庭夜夜拜穹苍。手拈龙挂无他祝,但愿君王万寿长。
  • 5.《悯忠祠联清朝·杜文溥沿于海以达河,叹频年转漕重洋,共历艰难非一日;勤其官而死水,看身后褒忠巨典,常膺俎豆到千秋。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一作峻堂),号痴仙,又号无闷道人。台湾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社「栎社」创始人,台湾豪族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朝崧年少时即热衷诗歌创作,1895年日本领台,时年廿一,与家人内渡福建泉州,1897年一度回台,停留数后再赴泉州,1898年移居上海,1899年自上海返台定居。返台后,他与洪弃生、赖绍尧、林幼春、陈瑚、吕敦礼、陈怀澄等诗友时相唱和作诗。1901年其诗题已出现「栎社」之名,1902年他与侄子幼春-及彰化赖绍尧出面倡组栎社,1906年栎社正式组织化,以痴仙等九人为创始者。随著1906年底台南南社、1909年台北瀛社的成立,台湾三大诗社鼎足分立之势乃告确定。1910年栎社在痴仙主持下,于台中举行庚戌春会,共有社员二十人、南北诗友三十一人参加,这是日治时台湾诗社第一次大规模的共同集会活动。1911年栎社邀请梁启超访台,梁氏对痴仙、幼春叔侄之文学才华,深表肯定。痴仙晚年当对两件社会活动十分投入,其一是台中中学的创设,其二是板垣退助所倡组的「同化会」。同化会由于台湾总督府的打压,旋归失败,痴仙经此打击,即以四十一之年病故。痴仙诗的内容,多描述日本领台后传统文人苦闷无奈的心境,以及对祖国孺慕怨责的情绪,后作品则可看出逐渐强化对台湾本土的认同与关注。诗以感伤颓靡为主调,文字清丽多姿,可说是日治前期台湾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诗人。  林朝崧诗,目前通行之版本为《无闷草堂诗存》,在他去世十馀年后,由栎社诗友合力编辑,由鹿港信昌社印行,于昭和八年(1933)分成两册装订(上册为一至三卷,下册为四至五卷)出版。全书五卷,收录各体诗共八百馀首,附录诗馀一卷,共四十五题六十一首。龙文出版社「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辑第八、九册两册所收《无闷草堂诗存》,系根据原刊本复印出版,以下即以此版本为校勘底本,另外收入散见于其他已出版诗集,或未出版栎社诗稿的林朝崧诗。台湾银行「台湾文献丛刊」第七十二种所收《无闷草堂诗存》,乃根据原刊本重新打字,但有不少错字。。其诗另有一原始版本,名为《无闷草堂诗钞》于1919~1923年连载于《台湾文艺丛志》(未以单行本出版)。两种版本所收作品颇有出入,但《诗钞》所收总数较《诗存》多出不少。(廖振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