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答洪月樵(一枝)即次其韵

朝代:清朝|作者:林朝崧|

忆昔游泮池,词场结交盛。

识君人丛中,神彩朗月映。

示我帖括文,妙义阐思孟。

夺标童子军,时畏此敌劲。

诗才尤敏捷,落笔春泉迸。

兼长贾董策,万言论时政。

鹏翼搏扶摇,只待风月横。

所愿岂温饱,欲佐尧舜圣。

余亦志青云,道同陪啸咏。

朝游联衣袂,夕饮将灯檠。

光景宛目前,事隔两尘夐。

海邦鼎革来,新学方驰竞。

一唱而百和,同音若笙磬。

闻人弹古词,齿冷加讥评。

而我与夫子,顿减飞腾兴。

落魄两青衫,老大意不称。

初日出东方,弹丸被兼并。

伶俜新寡妇,羞再窥妆镜。

谁知耳后珠,照国非照乘。

出门望新高,万丈悬危嶝。

上自白玉苗,采之欲谁赠?

自有此山来,积雪翠微互。

登高怀美人,长啸天地暝。

浪捲前朝去,云海空濎滢。

成功逐荷兰,延明一线命。

儿孙非霸才,穷波坐蹬蹬。

靖海楼船来,一举降诸郑。

从此属神州,凤历春王正。

海疆本盗薮,民俗颇剽轻。

滔滔婆娑洋,蛟鳄时游泳。

二百馀年中,揭竿乱靡竟。

淡江军幕开,伏莽始稍定。

方面托名臣,政治较昔胜。

星罗起衙寺,丹刻俱华靓。

蛛丝牵电线,羊肠通轨径。

岂知好江山,拱手让他姓。

几处呼仓葛,失主旋扫净。

嗟余避风鸟,回惑迷本姓。

飞去生处乐,饥驱还入阱。

振翮触罗网,声发惧祸应。

安敢华厦居,自屏邃壑靘。

家世鼎钟业,坠落已无剩。

愧君赠我诗,满纸犹饾饤。

迩来久谢客,车马绝萝磴。

闭门惟种菜,不求彭泽令。

茆斋临清溪,潇洒置几登。

青山隔墙头,时来竹栏凭。

索性畏俗氛,与君颇同病。

既远磨涅场,庶葆坚白行。

回思半生事,一梦邯郸醒。

诗词虽无用,未忍弃破甑。

汐社自唱酬,尚有知音听。

共君素位行,休悲辱泥泞。

愤懑种豆歌,须防汉庭侦!

注释

1. 一枝

猜您喜欢

  • 1.《绝句十首·其二明朝·王渐逵多时种树已成丛,屋角墙头地不空。拂瓦轧墙犹不忍,留遮炎日待凉风。
  • 2.《九日宋朝·释德洪去岁重阳瘴海滨,病拈霜蕊嗅清晨。身闲已断思归梦,山好仍逢称意人。卯饭露葵欣旋摘,夜窗风栗共尝新。妙年衲子应相笑,痴钝耽源老应真。
  • 3.《春兴·其七明朝·伍瑞隆冥心谢城市,隐几自峰峦。广袖儒仙服,高檐大隐冠。遂将乘兴去,无那早春寒。稍待东风暖,登临寄一欢。
  • 4.《望江南·咏萤明朝·李雯朱阑暮,点点动春星。来近灯前常黯淡,去时花下忒分明,曾伴玉人行。迎风度,斗帐见盈盈。待得月华分一照,也随珠露湿三更,遮莫上银屏。
  • 5.《听泉亭明朝·沈守正抱膝人何在,空□藓上文。年年松子落,夜夜鸟声闻。枫桕飞红雨,梧桐锁白云。教猿当谷口,独酌对山君。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一作峻堂),号痴仙,又号无闷道人。台湾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社「栎社」创始人,台湾豪族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朝崧年少时即热衷诗歌创作,1895年日本领台,时年廿一,与家人内渡福建泉州,1897年一度回台,停留数后再赴泉州,1898年移居上,1899年自上海返台定居。返台后,他与洪弃生、赖绍尧、林幼春、陈瑚、吕敦礼、陈怀澄等诗友时相唱和作诗。1901年其诗题已出现「栎社」之名,1902年他与侄子幼春-及彰化赖绍尧出面倡组栎社,1906年栎社正式组织化,以痴仙等九人为创始者。随著1906年底台南南社、1909年台北瀛社的成立,台湾三大诗社鼎足分立之势乃告确定。1910年栎社在痴仙主持下,于台中举行庚戌春会,共有社员二十人、南北诗友三十一人参加,这是日治时台湾诗社第一次大规模的共同集会活动。1911年栎社邀请梁启超访台,梁氏对痴仙、幼春叔侄之文学才华,深表肯定。痴仙晚年当对两件社会活动十分投入,其一是台中中学的创设,其二是板垣退助所倡组的「同化会」。同化会由于台湾总督府的打压,旋归失败,痴仙经此打击,即以四十一之年病故。痴仙诗的内容,多描述日本领台后传统文人苦闷无奈的心境,以及对祖国孺慕怨责的情绪,后作品则可看出逐渐强化对台湾本土的认同与关注。诗以感伤颓靡为主调,文字清丽多姿,可说是日治前期台湾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诗人。  林朝崧诗,目前通行之版本为《无闷草堂诗存》,在他去世十馀年后,由栎社诗友合力编辑,由鹿港信昌社印行,于昭和八年(1933)分成两册装订(上册为一至三卷,下册为四至五卷)出版。全书五卷,收录各体诗共八百馀首,附录诗馀一卷,共四十五题六十一首。龙文出版社「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辑第八、九册两册所收《无闷草堂诗存》,系根据原刊本复印出版,以下即以此版本为校勘底本,另外收入散见于其他已出版诗集,或未出版栎社诗稿的林朝崧诗。台湾银行「台湾文献丛刊」第七十二种所收《无闷草堂诗存》,乃根据原刊本重新打字,但有不少错字。。其诗另有一原始版本,名为《无闷草堂诗钞》于1919~1923年连载于《台湾文艺丛志》(未以单行本出版)。两种版本所收作品颇有出入,但《诗钞》所收总数较《诗存》多出不少。(廖振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