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叔祖母罗太恭人七十晋一寿诗四首·其四

朝代:清朝|作者:林朝崧|

羽人重服食,谓可获高年。

闇河采桂实,郦县汲菊泉。

谁知此术妄,修短均由天。

恭人识道纪,委命顺自然。

不求五福备,唯求四德全。

迈种天佑之,寿同金石坚。

孙曾联五代,玉立扶鱼軿。

双双花下拜,齐诵九如篇。

是时华堂暮,仰见秋月悬。

寿星出南极,光射宝婺躔。

亲姻既毕会,敕厨铺贺筵。

虽无蟠桃果,来献彩觞前。

窈窕梨园伎,霓羽舞翩翩。

或弹八琅璈,或鼓云和弦。

何殊瑶池饮,法曲奏云仙。

注释

1. 押先韵

猜您喜欢

  • 1.《寿琴泉宗长六十明朝·王立道七尺焦桐一脉泉,高情妙契已多年。此泉直遣作春酒,百岁陪君调素弦。
  • 2.《马生辞予至广常厄而归再此赠别明朝·王弘诲风波世路尽堪惊,去矣重回百感萦。空有绨袍怜范叔,谁将白璧赠虞卿。艰危历试犹存舌,去往相关不尽情。世事茫茫那可料,匣中风雨自悲鸣。
  • 3.《书座右宋朝·张绎凡语必忠信,凡行必笃敬。饮食必慎节,字画必楷正。容貌必端庄,衣冠必肃整。步履必安详,居处必正静。作事必谋始,出言必顾行。常德必固持,然诺必重应。见善如己出,见恶...
  • 4.《大风雪中迪吉老寻余钟山二首·其一宋朝·释德洪风声卷地奔万马,雪花连空若推下。道人轩渠何所来,笑里丹砂不知价。
  • 5.《步步娇明朝·沈璟行介:托迹天涯空劳攘。举世皆罗网。奇毛已被伤。幸脱樊笼。更欲何向想介:我有个去处了。少不得。早晚入梁山。十字坡先自潜踪往内鸣锣介生。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一作峻堂),号痴仙,又号无闷道人。台湾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社「栎社」创始人,台湾豪族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朝崧年少时即热衷诗歌创作,1895年日本领台,时年廿一,与家人内渡福建泉州,1897年一度回台,停留数后再赴泉州,1898年移居上,1899年自上海返台定居。返台后,他与洪弃生、赖绍尧、林幼春、陈瑚、吕敦礼、陈怀澄等诗友时相唱和作诗。1901年其诗题已出现「栎社」之名,1902年他与侄子幼春-及彰化赖绍尧出面倡组栎社,1906年栎社正式组织化,以痴仙等九人为创始者。随著1906年底台南南社、1909年台北瀛社的成立,台湾三大诗社鼎足分立之势乃告确定。1910年栎社在痴仙主持下,于台中举行庚戌春会,共有社员二十人、南北诗友三十一人参加,这是日治时台湾诗社第一次大规模的共同集会活动。1911年栎社邀请梁启超访台,梁氏对痴仙、幼春叔侄之文学才华,深表肯定。痴仙晚年当对两件社会活动十分投入,其一是台中中学的创设,其二是板垣退助所倡组的「同化会」。同化会由于台湾总督府的打压,旋归失败,痴仙经此打击,即以四十一之年病故。痴仙诗的内容,多描述日本领台后传统文人苦闷无奈的心境,以及对祖国孺慕怨责的情绪,后作品则可看出逐渐强化对台湾本土的认同与关注。诗以感伤颓靡为主调,文字清丽多姿,可说是日治前期台湾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诗人。  林朝崧诗,目前通行之版本为《无闷草堂诗存》,在他去世十馀年后,由栎社诗友合力编辑,由鹿港信昌社印行,于昭和八年(1933)分成两册装订(上册为一至三卷,下册为四至五卷)出版。全书五卷,收录各体诗共八百馀首,附录诗馀一卷,共四十五题六十一首。龙文出版社「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辑第八、九册两册所收《无闷草堂诗存》,系根据原刊本复印出版,以下即以此版本为校勘底本,另外收入散见于其他已出版诗集,或未出版栎社诗稿的林朝崧诗。台湾银行「台湾文献丛刊」第七十二种所收《无闷草堂诗存》,乃根据原刊本重新打字,但有不少错字。。其诗另有一原始版本,名为《无闷草堂诗钞》于1919~1923年连载于《台湾文艺丛志》(未以单行本出版)。两种版本所收作品颇有出入,但《诗钞》所收总数较《诗存》多出不少。(廖振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