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里书怀,答赖二、悔之、绍尧,即次原韵

朝代:清朝|作者:林朝崧|

避地四五年,转徙江湖间。

落拓愧书剑,风尘凋玉颜。

游子念旧国,高堂念家山。

进退羝触藩,去留两为难。

飞蓬寻本根,目前虽苟安。

伤哉鱼跃渊,将为鸟入樊。

神州又破碎,瓜剖议早传。

既无中流柱,何以回狂澜!

峨冠食肉人,大抵袖手看。

徒令草茅士,痛哭天步艰。

沈吟复沈吟,五噫归故关。

直将蓬莱岛,视作武陵源。

轩冕非吾愿,世事誓不言。

夸叔久绝踪,黄绮犹可攀。

已矣趹踶马,从此解征鞍。

愿言采紫芝,分与同心餐。

注释

1. 押词韵第七部

猜您喜欢

  • 1.《与慕真轩主人明朝·王邦畿爱君有深树,日夕坐其中。草木已初夏,园林尚北风。海田烟雾绿,窑火水云红。大地茫茫里,曾閒我与公。
  • 2.《华州西溪宋朝·张方平西溪殊近郭,少华更当轩。竹径通华表,松庭接绀园。
  • 3.《欲雨宋朝·彭汝砺车马冒蒸暑,道途伤久晴。云生蜀山静,风度远秋清。白蚁纷纷斗,鸤鸠在在鸣。微阴知雨意,失意问农耕。
  • 4.《苏台竹枝词十首·其三元朝·薛兰英、蕙英虎丘山上塔层层,静夜分明见佛灯。约伴烧香寺中去,自将钗钏施山僧。
  • 5.《愚山侍讲送敬亭茶清朝·王士祯敬亭云木好,香茗丛幽岩。鸦山旧擅名,晚出思并兼。茶人竞春霁,历险如鼓儳。新火细蒸焙,青箬劳封缄。先生住山时,采摘心所忺。封题寄千里,知我殊酸咸。年来同直庐,思归...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一作峻堂),号痴仙,又号无闷道人。台湾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社「栎社」创始人,台湾豪族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朝崧年少时即热衷诗歌创作,1895年日本领台,时年廿一,与家人内渡福建泉州,1897年一度回台,停留数后再赴泉州,1898年移居上,1899年自上海返台定居。返台后,他与洪弃生、赖绍尧、林幼春、陈瑚、吕敦礼、陈怀澄等诗友时相唱和作诗。1901年其诗题已出现「栎社」之名,1902年他与侄子幼春-及彰化赖绍尧出面倡组栎社,1906年栎社正式组织化,以痴仙等九人为创始者。随著1906年底台南南社、1909年台北瀛社的成立,台湾三大诗社鼎足分立之势乃告确定。1910年栎社在痴仙主持下,于台中举行庚戌春会,共有社员二十人、南北诗友三十一人参加,这是日治时台湾诗社第一次大规模的共同集会活动。1911年栎社邀请梁启超访台,梁氏对痴仙、幼春叔侄之文学才华,深表肯定。痴仙晚年当对两件社会活动十分投入,其一是台中中学的创设,其二是板垣退助所倡组的「同化会」。同化会由于台湾总督府的打压,旋归失败,痴仙经此打击,即以四十一之年病故。痴仙诗的内容,多描述日本领台后传统文人苦闷无奈的心境,以及对祖国孺慕怨责的情绪,后作品则可看出逐渐强化对台湾本土的认同与关注。诗以感伤颓靡为主调,文字清丽多姿,可说是日治前期台湾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诗人。  林朝崧诗,目前通行之版本为《无闷草堂诗存》,在他去世十馀年后,由栎社诗友合力编辑,由鹿港信昌社印行,于昭和八年(1933)分成两册装订(上册为一至三卷,下册为四至五卷)出版。全书五卷,收录各体诗共八百馀首,附录诗馀一卷,共四十五题六十一首。龙文出版社「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辑第八、九册两册所收《无闷草堂诗存》,系根据原刊本复印出版,以下即以此版本为校勘底本,另外收入散见于其他已出版诗集,或未出版栎社诗稿的林朝崧诗。台湾银行「台湾文献丛刊」第七十二种所收《无闷草堂诗存》,乃根据原刊本重新打字,但有不少错字。。其诗另有一原始版本,名为《无闷草堂诗钞》于1919~1923年连载于《台湾文艺丛志》(未以单行本出版)。两种版本所收作品颇有出入,但《诗钞》所收总数较《诗存》多出不少。(廖振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