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援·其一

朝代:清朝|作者:林朝崧|

章句何须守案萤,英雄谈吐即为经。

千秋刻鹄传名语,训子家书是座铭。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青韵

猜您喜欢

  • 1.《次韵和欧阳季默观书纪事之作宋朝·毕仲游欧阳季默年三十,处世虽艰心地吉。居于颓垣坏屋偪仄之巷,而有倜傥慷慨汪洋之美质。高才横骛若飞走,横野腾山漫罝毕。吾懒居家病益生,絮帽蒙头造君室。儿童惊窥前复后,笑...
  • 2.《送郑翁还广·其三明朝·王立道玉窖溪连海色新,罗浮山下别开春。南还更尽登临兴,莫遣清江空白蘋。
  • 3.《焦山明朝·王弘诲鹫岭浮鳌极,鲲池誇鹊桥。参差京口树,吞吐海门潮。南北分天堑,江山混斗杓。登临招隐士,酾酒向烟霄。
  • 4.《李太史宅赏蕙花明朝·伍瑞隆名花喜相识,况复此同看。远韵良先桂,芳名耻后兰。露含金液浅,风引玉香寒。百亩离骚客,应怜赠所欢。
  • 5.《柏(是先君讲业处)明朝·李之世空阶流月碧如脂,几度当轩柏影移。三十年前乌哺子,旧巢应在最高枝。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一作峻堂),号痴仙,又号无闷道人。台湾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社「栎社」创始人,台湾豪族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朝崧年少时即热衷诗歌创作,1895年日本领台,时年廿一,与家人内渡福建泉州,1897年一度回台,停留数后再赴泉州,1898年移居上,1899年自上海返台定居。返台后,他与洪弃生、赖绍尧、林幼春、陈瑚、吕敦礼、陈怀澄等诗友时相唱和作诗。1901年其诗题已出现「栎社」之名,1902年他与侄子幼春-及彰化赖绍尧出面倡组栎社,1906年栎社正式组织化,以痴仙等九人为创始者。随著1906年底台南南社、1909年台北瀛社的成立,台湾三大诗社鼎足分立之势乃告确定。1910年栎社在痴仙主持下,于台中举行庚戌春会,共有社员二十人、南北诗友三十一人参加,这是日治时台湾诗社第一次大规模的共同集会活动。1911年栎社邀请梁启超访台,梁氏对痴仙、幼春叔侄之文学才华,深表肯定。痴仙晚年当对两件社会活动十分投入,其一是台中中学的创设,其二是板垣退助所倡组的「同化会」。同化会由于台湾总督府的打压,旋归失败,痴仙经此打击,即以四十一之年病故。痴仙诗的内容,多描述日本领台后传统文人苦闷无奈的心境,以及对祖国孺慕怨责的情绪,后作品则可看出逐渐强化对台湾本土的认同与关注。诗以感伤颓靡为主调,文字清丽多姿,可说是日治前期台湾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诗人。  林朝崧诗,目前通行之版本为《无闷草堂诗存》,在他去世十馀年后,由栎社诗友合力编辑,由鹿港信昌社印行,于昭和八年(1933)分成两册装订(上册为一至三卷,下册为四至五卷)出版。全书五卷,收录各体诗共八百馀首,附录诗馀一卷,共四十五题六十一首。龙文出版社「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辑第八、九册两册所收《无闷草堂诗存》,系根据原刊本复印出版,以下即以此版本为校勘底本,另外收入散见于其他已出版诗集,或未出版栎社诗稿的林朝崧诗。台湾银行「台湾文献丛刊」第七十二种所收《无闷草堂诗存》,乃根据原刊本重新打字,但有不少错字。。其诗另有一原始版本,名为《无闷草堂诗钞》于1919~1923年连载于《台湾文艺丛志》(未以单行本出版)。两种版本所收作品颇有出入,但《诗钞》所收总数较《诗存》多出不少。(廖振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