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楼

朝代:清朝|作者:林朝崧|

半月池边半月楼,画船箫鼓忆前游。

风流太守今谁继?水浅蓬莱又几秋。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猜您喜欢

  • 1.《穷劫曲春秋战国·先秦无名氏王耶王耶何乖劣。不顾宗庙听谗孽。任用无忌多所杀。诛夷白氏族几灭。二子东奔适吴越。吴王哀痛助忉怛。垂涕举兵将西伐。伍胥白喜孙武决。三战破郢王奔发。留兵纵骑虏京阙。...
  • 2.《山中偶作三首·其二宋朝·释清远旧事成空莫可追,旧心将把再思惟。古今不隔丝毫许,会得如斯也大奇。
  • 3.《游苍龙峡明朝·司守道乱山环抱一门通,传道当年潜毒龙。狂潦涌来无积石,白云飞处有孤峰。黄冠凿壁为丹室,幽鸟穿枝啄露松。野老已然绝世味,欲参元座侍真空。
  • 4.《太白楼宴集明朝·田汝悚沇水流百折,遥将淮泗通。凭阑俯澄练,千丈湛长空。一线西北来,窈窕入齐东。中流连万艇,天际引孤篷。秋风忆张翰,把钓想任公。共将千里目,遥送两征鸿。飘飘归海裔,望望...
  • 5.《三和池阳咏雪次东坡韵·其一明朝·李寄风前随与自秾纤,三爵醺然便解严。吕叟自誇诗有蝶,东坡不叹食无盐。平铺山径全埋路,冻断钟声不出檐。塞上昭君应从猎,马头花簇锦靴尖。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一作峻堂),号痴仙,又号无闷道人。台湾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社「栎社」创始人,台湾豪族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朝崧年少时即热衷诗歌创作,1895年日本领台,时年廿一,与家人内渡福建泉州,1897年一度回台,停留数后再赴泉州,1898年移居上,1899年自上海返台定居。返台后,他与洪弃生、赖绍尧、林幼春、陈瑚、吕敦礼、陈怀澄等诗友时相唱和作诗。1901年其诗题已出现「栎社」之名,1902年他与侄子幼春-及彰化赖绍尧出面倡组栎社,1906年栎社正式组织化,以痴仙等九人为创始者。随著1906年底台南南社、1909年台北瀛社的成立,台湾三大诗社鼎足分立之势乃告确定。1910年栎社在痴仙主持下,于台中举行庚戌春会,共有社员二十人、南北诗友三十一人参加,这是日治时台湾诗社第一次大规模的共同集会活动。1911年栎社邀请梁启超访台,梁氏对痴仙、幼春叔侄之文学才华,深表肯定。痴仙晚年当对两件社会活动十分投入,其一是台中中学的创设,其二是板垣退助所倡组的「同化会」。同化会由于台湾总督府的打压,旋归失败,痴仙经此打击,即以四十一之年病故。痴仙诗的内容,多描述日本领台后传统文人苦闷无奈的心境,以及对祖国孺慕怨责的情绪,后作品则可看出逐渐强化对台湾本土的认同与关注。诗以感伤颓靡为主调,文字清丽多姿,可说是日治前期台湾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诗人。  林朝崧诗,目前通行之版本为《无闷草堂诗存》,在他去世十馀年后,由栎社诗友合力编辑,由鹿港信昌社印行,于昭和八年(1933)分成两册装订(上册为一至三卷,下册为四至五卷)出版。全书五卷,收录各体诗共八百馀首,附录诗馀一卷,共四十五题六十一首。龙文出版社「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辑第八、九册两册所收《无闷草堂诗存》,系根据原刊本复印出版,以下即以此版本为校勘底本,另外收入散见于其他已出版诗集,或未出版栎社诗稿的林朝崧诗。台湾银行「台湾文献丛刊」第七十二种所收《无闷草堂诗存》,乃根据原刊本重新打字,但有不少错字。。其诗另有一原始版本,名为《无闷草堂诗钞》于1919~1923年连载于《台湾文艺丛志》(未以单行本出版)。两种版本所收作品颇有出入,但《诗钞》所收总数较《诗存》多出不少。(廖振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