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偶题七首·其三

朝代:清朝|作者:林朝崧|

听罢田间叱犊声,春风容易杜鹃鸣。

东陵瓜与南山豆,课仆携锄趁雨睛。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猜您喜欢

  • 1.《再答叔子近现代·钱钟书 四劫三灾次第过,华年英气等销磨。世途似砥难防阱,人海无风亦起波。不复小文供润饰,倘能老学补蹉跎。鬓青头白存诗句,卅载重拈...
  • 2.《油葫芦元朝·张观光疑怪这灵鹊儿坐在枝上稳。畅好是有定准。云:六儿。来的是什么亲眷。六儿云:则说是亲眷。不知是谁。正末唱:则见他左来右去再说不出甚亲人。为甚么叨叨絮絮占着是迷丢没邓...
  • 3.《鹊踏枝元朝·郑廷玉亏心也尽由他。造恶也怎瞒咱。上面有湛湛青天。下面有漫漫黄沙。请上圣鉴察。枉将他救拔。俺可便管他甚贫富穷达。
  • 4.《送陈集生奉使祀南海道八平湖省觐尊公因将毋及仲氏归里十首·其一明朝·何吾驺垂髫喧白社,叹息结忘年。自待承明诏,长歌伐木篇。笔花逢睿赏,冠玉与谁传。几日违文酒,何堪望似仙。
  • 5.《此日不再得明朝·李学一白日没何速,川波逝不止。人生过隙驹,光阴□此靡。是以古圣贤,务学恒不已。鸡鸣起为善,寸阴惜流晷。孔父犹敏求,曾生日省己。矧我颛蒙资,可不希前轨。平地可为山,功从...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一作峻堂),号痴仙,又号无闷道人。台湾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社「栎社」创始人,台湾豪族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朝崧年少时即热衷诗歌创作,1895年日本领台,时年廿一,与家人内渡福建泉州,1897年一度回台,停留数后再赴泉州,1898年移居上,1899年自上海返台定居。返台后,他与洪弃生、赖绍尧、林幼春、陈瑚、吕敦礼、陈怀澄等诗友时相唱和作诗。1901年其诗题已出现「栎社」之名,1902年他与侄子幼春-及彰化赖绍尧出面倡组栎社,1906年栎社正式组织化,以痴仙等九人为创始者。随著1906年底台南南社、1909年台北瀛社的成立,台湾三大诗社鼎足分立之势乃告确定。1910年栎社在痴仙主持下,于台中举行庚戌春会,共有社员二十人、南北诗友三十一人参加,这是日治时台湾诗社第一次大规模的共同集会活动。1911年栎社邀请梁启超访台,梁氏对痴仙、幼春叔侄之文学才华,深表肯定。痴仙晚年当对两件社会活动十分投入,其一是台中中学的创设,其二是板垣退助所倡组的「同化会」。同化会由于台湾总督府的打压,旋归失败,痴仙经此打击,即以四十一之年病故。痴仙诗的内容,多描述日本领台后传统文人苦闷无奈的心境,以及对祖国孺慕怨责的情绪,后作品则可看出逐渐强化对台湾本土的认同与关注。诗以感伤颓靡为主调,文字清丽多姿,可说是日治前期台湾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诗人。  林朝崧诗,目前通行之版本为《无闷草堂诗存》,在他去世十馀年后,由栎社诗友合力编辑,由鹿港信昌社印行,于昭和八年(1933)分成两册装订(上册为一至三卷,下册为四至五卷)出版。全书五卷,收录各体诗共八百馀首,附录诗馀一卷,共四十五题六十一首。龙文出版社「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辑第八、九册两册所收《无闷草堂诗存》,系根据原刊本复印出版,以下即以此版本为校勘底本,另外收入散见于其他已出版诗集,或未出版栎社诗稿的林朝崧诗。台湾银行「台湾文献丛刊」第七十二种所收《无闷草堂诗存》,乃根据原刊本重新打字,但有不少错字。。其诗另有一原始版本,名为《无闷草堂诗钞》于1919~1923年连载于《台湾文艺丛志》(未以单行本出版)。两种版本所收作品颇有出入,但《诗钞》所收总数较《诗存》多出不少。(廖振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