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家湘沅兄韵

朝代:清朝|作者:林朝崧|

孤山清韵许追攀,俗外相期礼可删。

风雅暂因提倡盛,江河肯信挽回难。

沧桑劫劫愁何益?名利纷纷笑不关。

今夜高楼风月好,开怀且斗酒肠宽。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七部

猜您喜欢

  • 1.《早行宋朝·陈渊梦中闻得子规啼,灯下惊呼马亦嘶。宿雾故迷山远近,肩舆才辨路高低。鸡鸣犬吠遥相应,野草幽花自不齐。待得晨光开霁色,不知行道几人迷。
  • 2.《寄国清光长老兼示诸衲子·其一宋朝·释怀深寒拾长谈苦口禅,无人领解许多年。如今拽转家风也,好把泥牛痛下鞭。
  • 3.《吴宫四时词·其三元朝·释妙声金井落梧桐,茱萸绕殿红。君王爱秋色,多在馆娃宫。
  • 4.《别离曲明朝·石宝十里红亭忆君别,落花飞絮飘香雪。垂云偏碍复雠冠,野水空漫旧车辙。欢娱未尽早暌离,绿损红嫣当怨谁。六贵五侯君自取,如何教妾度芳时。君去不来妾已老,梦魂犹绕红亭道。
  • 5.《游泉南清溪洞明朝·李茂弘仙人跨鹤去不返,古洞寥寥遗空山。瑶草丛丛晓烟淡,碧桃寂寂春风寒。徒闻金丹换毛骨,不见白日生羽翰。蓬莱三岛渺何许,令人矫首空长叹。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一作峻堂),号痴仙,又号无闷道人。台湾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社「栎社」创始人,台湾豪族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朝崧年少时即热衷诗歌创作,1895年日本领台,时年廿一,与家人内渡福建泉州,1897年一度回台,停留数后再赴泉州,1898年移居上,1899年自上海返台定居。返台后,他与洪弃生、赖绍尧、林幼春、陈瑚、吕敦礼、陈怀澄等诗友时相唱和作诗。1901年其诗题已出现「栎社」之名,1902年他与侄子幼春-及彰化赖绍尧出面倡组栎社,1906年栎社正式组织化,以痴仙等九人为创始者。随著1906年底台南南社、1909年台北瀛社的成立,台湾三大诗社鼎足分立之势乃告确定。1910年栎社在痴仙主持下,于台中举行庚戌春会,共有社员二十人、南北诗友三十一人参加,这是日治时台湾诗社第一次大规模的共同集会活动。1911年栎社邀请梁启超访台,梁氏对痴仙、幼春叔侄之文学才华,深表肯定。痴仙晚年当对两件社会活动十分投入,其一是台中中学的创设,其二是板垣退助所倡组的「同化会」。同化会由于台湾总督府的打压,旋归失败,痴仙经此打击,即以四十一之年病故。痴仙诗的内容,多描述日本领台后传统文人苦闷无奈的心境,以及对祖国孺慕怨责的情绪,后作品则可看出逐渐强化对台湾本土的认同与关注。诗以感伤颓靡为主调,文字清丽多姿,可说是日治前期台湾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诗人。  林朝崧诗,目前通行之版本为《无闷草堂诗存》,在他去世十馀年后,由栎社诗友合力编辑,由鹿港信昌社印行,于昭和八年(1933)分成两册装订(上册为一至三卷,下册为四至五卷)出版。全书五卷,收录各体诗共八百馀首,附录诗馀一卷,共四十五题六十一首。龙文出版社「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辑第八、九册两册所收《无闷草堂诗存》,系根据原刊本复印出版,以下即以此版本为校勘底本,另外收入散见于其他已出版诗集,或未出版栎社诗稿的林朝崧诗。台湾银行「台湾文献丛刊」第七十二种所收《无闷草堂诗存》,乃根据原刊本重新打字,但有不少错字。。其诗另有一原始版本,名为《无闷草堂诗钞》于1919~1923年连载于《台湾文艺丛志》(未以单行本出版)。两种版本所收作品颇有出入,但《诗钞》所收总数较《诗存》多出不少。(廖振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