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二日同栎社诸子展吕厚庵墓

朝代:清朝|作者:林朝崧|

白马荒郊会葬迟,墓门一恸尽交期。

玉京有路归何早,黄土无情吊岂知!

死后西河抛老父,生前东野失娇儿。

料应难作凌云笑,日暮枫林鹤唳悲。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猜您喜欢

  • 1.《贺陈公辅迁居(公辅买屋得新楼甚喜)元朝·汪荐雷大隐何常厌市闾,新迁端为好楼居。坐来叠嶂云生麓,住近双溪客有鱼。二顷可供投辖饮,五车争羡载行书。门前怕有西台使,未许兴公赋《遂初》。
  • 2.《圣驾临雍恭纪二首·其一明朝·王锡衮乍挹方诸水,来湘泮水芹。金枢澹华月,玉露展萧辰。俎豆三千士,都俞十九人。公庭看万舞,未许羽衣陈。
  • 3.《看帆四首·其二元朝·虞堪一日几番云作阵,百年都若蚁旋堆。南金逐翠登燕埒,北罽随貂到楚台。采药已将童女去,浣纱曾送美人来。名奔利役何休歇,日落长天数去回。
  • 4.《小园栽菊·其二明朝·朱同老菊丛根寄小盆,也知春至长儿孙。扶持已费栽培力,长育全资雨露恩。
  • 5.《鉴江明朝·佘锦长江白于练,一桥乃横束。齧石碎波声,十里泻冰玉。过客脍鲜鳞,炉头秋酿熟。饮罢自閒行,何必多舆仆。落日照空山,回光连渚绿。奈有僦居人,两岸杂歌哭。睹事若伤心,也应...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一作峻堂),号痴仙,又号无闷道人。台湾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社「栎社」创始人,台湾豪族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朝崧年少时即热衷诗歌创作,1895年日本领台,时年廿一,与家人内渡福建泉州,1897年一度回台,停留数后再赴泉州,1898年移居上,1899年自上海返台定居。返台后,他与洪弃生、赖绍尧、林幼春、陈瑚、吕敦礼、陈怀澄等诗友时相唱和作诗。1901年其诗题已出现「栎社」之名,1902年他与侄子幼春-及彰化赖绍尧出面倡组栎社,1906年栎社正式组织化,以痴仙等九人为创始者。随著1906年底台南南社、1909年台北瀛社的成立,台湾三大诗社鼎足分立之势乃告确定。1910年栎社在痴仙主持下,于台中举行庚戌春会,共有社员二十人、南北诗友三十一人参加,这是日治时台湾诗社第一次大规模的共同集会活动。1911年栎社邀请梁启超访台,梁氏对痴仙、幼春叔侄之文学才华,深表肯定。痴仙晚年当对两件社会活动十分投入,其一是台中中学的创设,其二是板垣退助所倡组的「同化会」。同化会由于台湾总督府的打压,旋归失败,痴仙经此打击,即以四十一之年病故。痴仙诗的内容,多描述日本领台后传统文人苦闷无奈的心境,以及对祖国孺慕怨责的情绪,后作品则可看出逐渐强化对台湾本土的认同与关注。诗以感伤颓靡为主调,文字清丽多姿,可说是日治前期台湾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诗人。  林朝崧诗,目前通行之版本为《无闷草堂诗存》,在他去世十馀年后,由栎社诗友合力编辑,由鹿港信昌社印行,于昭和八年(1933)分成两册装订(上册为一至三卷,下册为四至五卷)出版。全书五卷,收录各体诗共八百馀首,附录诗馀一卷,共四十五题六十一首。龙文出版社「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辑第八、九册两册所收《无闷草堂诗存》,系根据原刊本复印出版,以下即以此版本为校勘底本,另外收入散见于其他已出版诗集,或未出版栎社诗稿的林朝崧诗。台湾银行「台湾文献丛刊」第七十二种所收《无闷草堂诗存》,乃根据原刊本重新打字,但有不少错字。。其诗另有一原始版本,名为《无闷草堂诗钞》于1919~1923年连载于《台湾文艺丛志》(未以单行本出版)。两种版本所收作品颇有出入,但《诗钞》所收总数较《诗存》多出不少。(廖振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