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题林聘三田居,并示其令阮载昭·其一

朝代:清朝|作者:林朝崧|

箫鼓连村竞赛神,茅斋鸡黍亦邀宾。

我随有脚春重到,君比忘机鸟可亲。

幽树花开红笑日,小池水满绿涵蘋。

兴来借笔题青竹,岁首风光得句新。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猜您喜欢

  • 1.《台城唐朝·刘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 2.《送张舍人之江东唐朝·李白 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 白日行欲暮,沧波杳难期。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
  • 3.《武陵桃源送人唐朝·包融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先时见者为谁耶,源水今流桃复花。
  • 4.《席大光邀同赋墨梅花(颜博士画)·其三宋朝·张守笑挥墨妙当铅华,真是天然玉雪花。月冷霜清春不管,一枝寒影堕溪斜。
  • 5.《次官汝清伤雨韵明朝·江源久雨淋漓水溢城,汗渠何处觅深情。九逵迢递埋车辙,八表空濛恼客情。平地黍苗随汨没,逆流鸥鸟任纵横。遣愁三酌麻姑酒,不学沉酣阮步兵。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一作峻堂),号痴仙,又号无闷道人。台湾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社「栎社」创始人,台湾豪族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朝崧年少时即热衷诗歌创作,1895年日本领台,时年廿一,与家人内渡福建泉州,1897年一度回台,停留数后再赴泉州,1898年移居上,1899年自上海返台定居。返台后,他与洪弃生、赖绍尧、林幼春、陈瑚、吕敦礼、陈怀澄等诗友时相唱和作诗。1901年其诗题已出现「栎社」之名,1902年他与侄子幼春-及彰化赖绍尧出面倡组栎社,1906年栎社正式组织化,以痴仙等九人为创始者。随著1906年底台南南社、1909年台北瀛社的成立,台湾三大诗社鼎足分立之势乃告确定。1910年栎社在痴仙主持下,于台中举行庚戌春会,共有社员二十人、南北诗友三十一人参加,这是日治时台湾诗社第一次大规模的共同集会活动。1911年栎社邀请梁启超访台,梁氏对痴仙、幼春叔侄之文学才华,深表肯定。痴仙晚年当对两件社会活动十分投入,其一是台中中学的创设,其二是板垣退助所倡组的「同化会」。同化会由于台湾总督府的打压,旋归失败,痴仙经此打击,即以四十一之年病故。痴仙诗的内容,多描述日本领台后传统文人苦闷无奈的心境,以及对祖国孺慕怨责的情绪,后作品则可看出逐渐强化对台湾本土的认同与关注。诗以感伤颓靡为主调,文字清丽多姿,可说是日治前期台湾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诗人。  林朝崧诗,目前通行之版本为《无闷草堂诗存》,在他去世十馀年后,由栎社诗友合力编辑,由鹿港信昌社印行,于昭和八年(1933)分成两册装订(上册为一至三卷,下册为四至五卷)出版。全书五卷,收录各体诗共八百馀首,附录诗馀一卷,共四十五题六十一首。龙文出版社「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辑第八、九册两册所收《无闷草堂诗存》,系根据原刊本复印出版,以下即以此版本为校勘底本,另外收入散见于其他已出版诗集,或未出版栎社诗稿的林朝崧诗。台湾银行「台湾文献丛刊」第七十二种所收《无闷草堂诗存》,乃根据原刊本重新打字,但有不少错字。。其诗另有一原始版本,名为《无闷草堂诗钞》于1919~1923年连载于《台湾文艺丛志》(未以单行本出版)。两种版本所收作品颇有出入,但《诗钞》所收总数较《诗存》多出不少。(廖振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