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槐庭寄怀之作二首·其一

朝代:清朝|作者:林朝崧|

云树相望三载馀,幅巾就我竹林居。

山中供客无兼味,别后传情有尺书。

扫地虻空微雨夕,啼春莺老绿阴初。

一樽何日还同把,惆怅松轩月影虚。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

猜您喜欢

  • 1.《摘得新·摘得新唐朝·皇甫松 摘得新,枝枝叶叶春。管弦兼美酒,最关人。平生都得几十度,展香茵。 酌一卮,须教玉笛吹。锦筵红蜡烛,莫来迟。繁红一夜经风雨,是空枝。
  • 2.《题山水小景明朝·王阜大山突兀气势豪,小山罗列如涌涛。回峰逶迤接林麓,白云不动秋天高。何人一棹山阴兴,三尺吟筇骨中净。金沙宝树寒殿开,瑶草玉枝秋阁迥。迢迢嘉遁凌碧岑,芳亭潇洒似山阴。...
  • 3.《山门六题寄圣俞·山门宋朝·张献民无路可通文脊隈,山腰大辟门崔嵬。若非天地功破裂,定是鬼神力凿开。浑浑旁撑苍壁立,空空直贯清风来。祇应便彻仙源去,愿蹑飞云到玉台。
  • 4.《武夷九曲渔歌·其四元朝·蔡哲三曲仙机隐碧岑,琅玕芝草正萧森。山头夜半闻天乐,只有渔郎是赏音。
  • 5.《鹊踏枝·手种墙南千个竹清朝·王士祯手种墙南千个竹。春雨潇潇,拔地参天绿。斫去杉皮新缚屋。直须傲煞篁筜谷。解道难医惟有俗。试问旁人,无竹何如肉。未必禅心超忍辱。且从玉版参尊宿。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一作峻堂),号痴仙,又号无闷道人。台湾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社「栎社」创始人,台湾豪族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朝崧年少时即热衷诗歌创作,1895年日本领台,时年廿一,与家人内渡福建泉州,1897年一度回台,停留数后再赴泉州,1898年移居上,1899年自上海返台定居。返台后,他与洪弃生、赖绍尧、林幼春、陈瑚、吕敦礼、陈怀澄等诗友时相唱和作诗。1901年其诗题已出现「栎社」之名,1902年他与侄子幼春-及彰化赖绍尧出面倡组栎社,1906年栎社正式组织化,以痴仙等九人为创始者。随著1906年底台南南社、1909年台北瀛社的成立,台湾三大诗社鼎足分立之势乃告确定。1910年栎社在痴仙主持下,于台中举行庚戌春会,共有社员二十人、南北诗友三十一人参加,这是日治时台湾诗社第一次大规模的共同集会活动。1911年栎社邀请梁启超访台,梁氏对痴仙、幼春叔侄之文学才华,深表肯定。痴仙晚年当对两件社会活动十分投入,其一是台中中学的创设,其二是板垣退助所倡组的「同化会」。同化会由于台湾总督府的打压,旋归失败,痴仙经此打击,即以四十一之年病故。痴仙诗的内容,多描述日本领台后传统文人苦闷无奈的心境,以及对祖国孺慕怨责的情绪,后作品则可看出逐渐强化对台湾本土的认同与关注。诗以感伤颓靡为主调,文字清丽多姿,可说是日治前期台湾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诗人。  林朝崧诗,目前通行之版本为《无闷草堂诗存》,在他去世十馀年后,由栎社诗友合力编辑,由鹿港信昌社印行,于昭和八年(1933)分成两册装订(上册为一至三卷,下册为四至五卷)出版。全书五卷,收录各体诗共八百馀首,附录诗馀一卷,共四十五题六十一首。龙文出版社「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辑第八、九册两册所收《无闷草堂诗存》,系根据原刊本复印出版,以下即以此版本为校勘底本,另外收入散见于其他已出版诗集,或未出版栎社诗稿的林朝崧诗。台湾银行「台湾文献丛刊」第七十二种所收《无闷草堂诗存》,乃根据原刊本重新打字,但有不少错字。。其诗另有一原始版本,名为《无闷草堂诗钞》于1919~1923年连载于《台湾文艺丛志》(未以单行本出版)。两种版本所收作品颇有出入,但《诗钞》所收总数较《诗存》多出不少。(廖振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