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槐庭归尘港,即次留别韵

朝代:清朝|作者:林朝崧|

诗名十载鬓犹青,玉立长身瘦鹤形。

双屐烟霞来药径,一樽花月醉茅亭。

联床乍慰思如渴,分袂旋悲迹似萍。

惆怅瑶琴奏流水,几时重许子期听。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猜您喜欢

  • 1.《和吴巽之石菖蒲宋朝·何基菖蒲绿茸茸,偏得高人怜。心清境自胜,何必幽涧边。节老叶愈劲,色定枝不妍。堂中贤主人,与汝俱萧然。岂不与世接,自远尘俗沾。
  • 2.《除夜舟次始兴港口元朝·王子伦明日青阳逼岁阑,扁舟聊泊始兴湾。青春白发催人老,翠竹黄芦伴我閒。客路萦纡流水外,家山迢递暮云间。悬知叙饮屠苏处,醉后停杯盼庾关。
  • 3.《次韵寄从之时闻游善权寺宋朝·周孚曲槛临烟雨,书来政独凭。断崖青自献,森树绿相仍。胜践吾方梦,长閒子未应。聊烦相佳处,衰老欲依僧。
  • 4.《李方叔治颍川水磨作诗戏之宋朝·苏过君不见相如昔隐临邛市,文君当垆身涤器。未逢给札赋凌云,岂免辛勤穿犊鼻。又不见苏秦大困还家时,失计颇遭妻子詈。谁令奔走事口舌,不学周人营什二。李侯平生无一廛,只有...
  • 5.《皂罗袍明朝·李景云 崔时佩贴:为甚么心无惊怕。赤紧的夫妻。意不争差。俺这里蹑足潜形俏的听咱。一个羞惭一个怒发。张生无语。姐姐变卦。一个俏俏冥冥。一个絮絮搭搭你看那张生不识羞的涎脸。。叉定...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一作峻堂),号痴仙,又号无闷道人。台湾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社「栎社」创始人,台湾豪族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朝崧年少时即热衷诗歌创作,1895年日本领台,时年廿一,与家人内渡福建泉州,1897年一度回台,停留数后再赴泉州,1898年移居上,1899年自上海返台定居。返台后,他与洪弃生、赖绍尧、林幼春、陈瑚、吕敦礼、陈怀澄等诗友时相唱和作诗。1901年其诗题已出现「栎社」之名,1902年他与侄子幼春-及彰化赖绍尧出面倡组栎社,1906年栎社正式组织化,以痴仙等九人为创始者。随著1906年底台南南社、1909年台北瀛社的成立,台湾三大诗社鼎足分立之势乃告确定。1910年栎社在痴仙主持下,于台中举行庚戌春会,共有社员二十人、南北诗友三十一人参加,这是日治时台湾诗社第一次大规模的共同集会活动。1911年栎社邀请梁启超访台,梁氏对痴仙、幼春叔侄之文学才华,深表肯定。痴仙晚年当对两件社会活动十分投入,其一是台中中学的创设,其二是板垣退助所倡组的「同化会」。同化会由于台湾总督府的打压,旋归失败,痴仙经此打击,即以四十一之年病故。痴仙诗的内容,多描述日本领台后传统文人苦闷无奈的心境,以及对祖国孺慕怨责的情绪,后作品则可看出逐渐强化对台湾本土的认同与关注。诗以感伤颓靡为主调,文字清丽多姿,可说是日治前期台湾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诗人。  林朝崧诗,目前通行之版本为《无闷草堂诗存》,在他去世十馀年后,由栎社诗友合力编辑,由鹿港信昌社印行,于昭和八年(1933)分成两册装订(上册为一至三卷,下册为四至五卷)出版。全书五卷,收录各体诗共八百馀首,附录诗馀一卷,共四十五题六十一首。龙文出版社「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辑第八、九册两册所收《无闷草堂诗存》,系根据原刊本复印出版,以下即以此版本为校勘底本,另外收入散见于其他已出版诗集,或未出版栎社诗稿的林朝崧诗。台湾银行「台湾文献丛刊」第七十二种所收《无闷草堂诗存》,乃根据原刊本重新打字,但有不少错字。。其诗另有一原始版本,名为《无闷草堂诗钞》于1919~1923年连载于《台湾文艺丛志》(未以单行本出版)。两种版本所收作品颇有出入,但《诗钞》所收总数较《诗存》多出不少。(廖振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