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幼春山中岁暮杂感六首·其一

朝代:清朝|作者:林朝崧|

风物婆娑天一涯,岁华虽晚不须嗟。

梅和雪折香盈手,橘带霜尝冷溅牙。

北户号寒虫唧唧,南荣向暖鹊楂楂。

闲愁触拨知何限?落日闻吹出塞笳。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猜您喜欢

  • 1.《谣俗词三国·曹操瓮中无斗储,发箧无尺缯。 友来从我贷,不知所以应。
  • 2.《和答钱文高四首·其二宋朝·张守毣毣精思愧鲍宣,如如不动契金仙。回观争夺纷华地,已老吴蚕不复眠。
  • 3.《重过陶园限韵明朝·李坚(贞夫)行窝谢尘鞅,习静聊永日。寄适铅墨间,堆案纷简紩。倦馀发深省,长啸扪双膝。念我陶园友,投分如胶漆。咫尺会面艰,连朝未能一。昨来命驾往,追随竹溪逸。我怀拍塞忧,见君...
  • 4.《春词·其三明朝·李之世十里官衢五画亭,东郊踏遍草盘青。牙前队队呈新戏,先把花名进乐伶。
  • 5.《真州怀家兄西樵清朝·王士祯依然山郭与江楼,长夏萧条只似秋。十里香生芰荷水,乱蝉声送木兰舟。试寻战垒连京口,无数云山指石头。曾与坡公吟赏地,对床风雨恋真州。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一作峻堂),号痴仙,又号无闷道人。台湾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社「栎社」创始人,台湾豪族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朝崧年少时即热衷诗歌创作,1895年日本领台,时年廿一,与家人内渡福建泉州,1897年一度回台,停留数后再赴泉州,1898年移居上,1899年自上海返台定居。返台后,他与洪弃生、赖绍尧、林幼春、陈瑚、吕敦礼、陈怀澄等诗友时相唱和作诗。1901年其诗题已出现「栎社」之名,1902年他与侄子幼春-及彰化赖绍尧出面倡组栎社,1906年栎社正式组织化,以痴仙等九人为创始者。随著1906年底台南南社、1909年台北瀛社的成立,台湾三大诗社鼎足分立之势乃告确定。1910年栎社在痴仙主持下,于台中举行庚戌春会,共有社员二十人、南北诗友三十一人参加,这是日治时台湾诗社第一次大规模的共同集会活动。1911年栎社邀请梁启超访台,梁氏对痴仙、幼春叔侄之文学才华,深表肯定。痴仙晚年当对两件社会活动十分投入,其一是台中中学的创设,其二是板垣退助所倡组的「同化会」。同化会由于台湾总督府的打压,旋归失败,痴仙经此打击,即以四十一之年病故。痴仙诗的内容,多描述日本领台后传统文人苦闷无奈的心境,以及对祖国孺慕怨责的情绪,后作品则可看出逐渐强化对台湾本土的认同与关注。诗以感伤颓靡为主调,文字清丽多姿,可说是日治前期台湾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诗人。  林朝崧诗,目前通行之版本为《无闷草堂诗存》,在他去世十馀年后,由栎社诗友合力编辑,由鹿港信昌社印行,于昭和八年(1933)分成两册装订(上册为一至三卷,下册为四至五卷)出版。全书五卷,收录各体诗共八百馀首,附录诗馀一卷,共四十五题六十一首。龙文出版社「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辑第八、九册两册所收《无闷草堂诗存》,系根据原刊本复印出版,以下即以此版本为校勘底本,另外收入散见于其他已出版诗集,或未出版栎社诗稿的林朝崧诗。台湾银行「台湾文献丛刊」第七十二种所收《无闷草堂诗存》,乃根据原刊本重新打字,但有不少错字。。其诗另有一原始版本,名为《无闷草堂诗钞》于1919~1923年连载于《台湾文艺丛志》(未以单行本出版)。两种版本所收作品颇有出入,但《诗钞》所收总数较《诗存》多出不少。(廖振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