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吕缦翁四首·其一

朝代:清朝|作者:林朝崧|

四壁图书三径花,筱云庄舍是君家。

琅玕屋后千枝竹,鼓吹堂前两部蛙。

劝客中山玄石酒,居乡下泽少游车。

白头见惯沧桑事,懒与闲人说梦华。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猜您喜欢

  • 1.《念奴娇·四圣观凉堂宋朝·奚汉踏破秋痕,向虚堂、细问新凉踪迹。野客从来无管领,独鹤自还空碧。红日重开,翠华曾到,应恨湖光窄。游龙别后,两山依旧南北。无语野草闲花,似嗔人问,万事今非昔。古木苍...
  • 2.《秋夜九首·其七明朝·王汝玉四壁鬼神满,单栖谁与群。凝心无定寐,集耳多虚闻。病骨利于刃,瘠肤皱成纹。盘盘愁轮运,袅袅忧绪纷。强为咿嚘歌,鸣响如悲蚊。
  • 3.《送程给事知越州宋朝·陈康民五羊城郭一朝新,归作黄扉侍从臣。暂向天边辞禁闼,更于江外福吾民。锦衣上冢乡山晓,熊轼颁条驿路春。不待期年应报政,即看朝觐对严宸。
  • 4.《甘棠楼宋朝·钱协楼曲开三面,山重合四围。溪冲朝霭出,帆并夕阳飞。芳杜供春望,晴云渡袷衣。樊川犹未识,清兴莫忘归。
  • 5.《秋日偕孙太史万都谏王比部侯奉常赵大行郊游憩禅寺得远字明朝·吴安国嘉辰值休沐,晴郊恣游衍。秋色凄以清,深怀托所遣。回飙振丛樾,閒云入幽巘。眷言二三友,同心自缱绻。垂杨十里阴,清流一溪转。稍憩初地偏,顿觉尘心远。归镳故夷犹,移觞...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一作峻堂),号痴仙,又号无闷道人。台湾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社「栎社」创始人,台湾豪族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朝崧年少时即热衷诗歌创作,1895年日本领台,时年廿一,与家人内渡福建泉州,1897年一度回台,停留数后再赴泉州,1898年移居上,1899年自上海返台定居。返台后,他与洪弃生、赖绍尧、林幼春、陈瑚、吕敦礼、陈怀澄等诗友时相唱和作诗。1901年其诗题已出现「栎社」之名,1902年他与侄子幼春-及彰化赖绍尧出面倡组栎社,1906年栎社正式组织化,以痴仙等九人为创始者。随著1906年底台南南社、1909年台北瀛社的成立,台湾三大诗社鼎足分立之势乃告确定。1910年栎社在痴仙主持下,于台中举行庚戌春会,共有社员二十人、南北诗友三十一人参加,这是日治时台湾诗社第一次大规模的共同集会活动。1911年栎社邀请梁启超访台,梁氏对痴仙、幼春叔侄之文学才华,深表肯定。痴仙晚年当对两件社会活动十分投入,其一是台中中学的创设,其二是板垣退助所倡组的「同化会」。同化会由于台湾总督府的打压,旋归失败,痴仙经此打击,即以四十一之年病故。痴仙诗的内容,多描述日本领台后传统文人苦闷无奈的心境,以及对祖国孺慕怨责的情绪,后作品则可看出逐渐强化对台湾本土的认同与关注。诗以感伤颓靡为主调,文字清丽多姿,可说是日治前期台湾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诗人。  林朝崧诗,目前通行之版本为《无闷草堂诗存》,在他去世十馀年后,由栎社诗友合力编辑,由鹿港信昌社印行,于昭和八年(1933)分成两册装订(上册为一至三卷,下册为四至五卷)出版。全书五卷,收录各体诗共八百馀首,附录诗馀一卷,共四十五题六十一首。龙文出版社「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辑第八、九册两册所收《无闷草堂诗存》,系根据原刊本复印出版,以下即以此版本为校勘底本,另外收入散见于其他已出版诗集,或未出版栎社诗稿的林朝崧诗。台湾银行「台湾文献丛刊」第七十二种所收《无闷草堂诗存》,乃根据原刊本重新打字,但有不少错字。。其诗另有一原始版本,名为《无闷草堂诗钞》于1919~1923年连载于《台湾文艺丛志》(未以单行本出版)。两种版本所收作品颇有出入,但《诗钞》所收总数较《诗存》多出不少。(廖振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