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作舟归淮海

朝代:清朝|作者:林朝崧|

归棹趁秋风,维扬在眼中。

济时才自信,浮海道仍穷。

旅食吟肩瘦,行囊药价空。

南陔兰好采,安得久飘蓬!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猜您喜欢

  • 1.《元宫词·队里惟夸三圣奴明朝·朱有燉队里惟夸三圣奴,清歌妙舞世间无。御前供奉蒙深宠,赐得西洋塔纳珠。
  • 2.《郊祀礼成诗宋朝·吕陶皇极恢临照,嘉时属盛隆。八年登至治,大祀答圆穹。并报知坤道,推尊见祖功。先期齐广殿,将旦谒真宫。杲日迎銮皎,祥云绕盖红。衣冠开秘寝,幢节下层空。东向经途近,前瞻...
  • 3.《贞庵时寓南京,表兄唐世用索吟,未审其人明朝·王佐(汝学)君子贞不谅,宣尼有名言。事在可否间,我心若持权。理正义所在,趋如鲸赴川。堂堂大道中,由之自安然。蹇余有馀力,愈远志愈坚。匪因穷达异,不以祸福迁。君子云何学,所贵...
  • 4.《和陶诗·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途中明朝·李贤青年志已乖,甘心在沈冥。田园有真乐,云路无宦情。兹焉将安之,前途渺蓁荆。不仕恐无义,聊复念苍生。苍生未苏息,何时暏文明。乃今成大谬,此恨安得平。纷纷驰车走,上下...
  • 5.《簇御林明朝·李景云 崔时佩帘垂下户已扃。颤巍巍花弄影。落红如雨埋芳径。灯儿又不明。梦儿又不成。房儿中寂寞衾儿冷。淅零零。风儿透入。窗儿上纸条鸣。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一作峻堂),号痴仙,又号无闷道人。台湾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社「栎社」创始人,台湾豪族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朝崧年少时即热衷诗歌创作,1895年日本领台,时年廿一,与家人内渡福建泉州,1897年一度回台,停留数后再赴泉州,1898年移居上,1899年自上海返台定居。返台后,他与洪弃生、赖绍尧、林幼春、陈瑚、吕敦礼、陈怀澄等诗友时相唱和作诗。1901年其诗题已出现「栎社」之名,1902年他与侄子幼春-及彰化赖绍尧出面倡组栎社,1906年栎社正式组织化,以痴仙等九人为创始者。随著1906年底台南南社、1909年台北瀛社的成立,台湾三大诗社鼎足分立之势乃告确定。1910年栎社在痴仙主持下,于台中举行庚戌春会,共有社员二十人、南北诗友三十一人参加,这是日治时台湾诗社第一次大规模的共同集会活动。1911年栎社邀请梁启超访台,梁氏对痴仙、幼春叔侄之文学才华,深表肯定。痴仙晚年当对两件社会活动十分投入,其一是台中中学的创设,其二是板垣退助所倡组的「同化会」。同化会由于台湾总督府的打压,旋归失败,痴仙经此打击,即以四十一之年病故。痴仙诗的内容,多描述日本领台后传统文人苦闷无奈的心境,以及对祖国孺慕怨责的情绪,后作品则可看出逐渐强化对台湾本土的认同与关注。诗以感伤颓靡为主调,文字清丽多姿,可说是日治前期台湾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诗人。  林朝崧诗,目前通行之版本为《无闷草堂诗存》,在他去世十馀年后,由栎社诗友合力编辑,由鹿港信昌社印行,于昭和八年(1933)分成两册装订(上册为一至三卷,下册为四至五卷)出版。全书五卷,收录各体诗共八百馀首,附录诗馀一卷,共四十五题六十一首。龙文出版社「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辑第八、九册两册所收《无闷草堂诗存》,系根据原刊本复印出版,以下即以此版本为校勘底本,另外收入散见于其他已出版诗集,或未出版栎社诗稿的林朝崧诗。台湾银行「台湾文献丛刊」第七十二种所收《无闷草堂诗存》,乃根据原刊本重新打字,但有不少错字。。其诗另有一原始版本,名为《无闷草堂诗钞》于1919~1923年连载于《台湾文艺丛志》(未以单行本出版)。两种版本所收作品颇有出入,但《诗钞》所收总数较《诗存》多出不少。(廖振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