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伯兄萨堂四首·其三

朝代:清朝|作者:林朝崧|

患难相依久,饥寒颇累君。

取求无轹釜,和乐有吹埙。

爱弟逾灵运,恭兄愧陆云。

伤心江上别,奄忽死生分。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六部

猜您喜欢

  • 1.《华亭君歌唐朝·佚名华亭君,来几时,免我疾苦疗我饥。
  • 2.《次韵答翟公巽见戏宋朝·慕容彦逢鞘中长铗鸣,将军出天山。前驱七萃士,铁衣照朱颜。万马饮瀚海,丸泥封玉关。何必学孙吴,功成谈笑间。西顾净无尘,仰视太白閒。归来佐天子,坐使淳风还。
  • 3.《偈二十四首·其十一宋朝·释守卓粪扫堆头丈六身,入泥入水出家人。丈夫自有通方眼,认著珍时不是珍。
  • 4.《闲思十首次代内赠韵·其四明朝·江源昨来音信自边邮,又报车轮赵代游。远道风霜须自爱,高堂甘旨未宜忧。生僧乌鹊空传喜,长羡鸳鸯不识愁。我欲载书答君子,薄情边雁不回头。
  • 5.《卧佛寺清朝·王士祯清晨越南涧,毕景来东林。石径入幽阒,稍闻钟磬音。禅房鸭脚古,别院桫椤阴。春夕月复佳,微云灭遥岑。山气自蓊郁,天宇亦森沉。道人澹相对,松风洒衣襟。夙怀清净退,因识...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一作峻堂),号痴仙,又号无闷道人。台湾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社「栎社」创始人,台湾豪族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朝崧年少时即热衷诗歌创作,1895年日本领台,时年廿一,与家人内渡福建泉州,1897年一度回台,停留数后再赴泉州,1898年移居上,1899年自上海返台定居。返台后,他与洪弃生、赖绍尧、林幼春、陈瑚、吕敦礼、陈怀澄等诗友时相唱和作诗。1901年其诗题已出现「栎社」之名,1902年他与侄子幼春-及彰化赖绍尧出面倡组栎社,1906年栎社正式组织化,以痴仙等九人为创始者。随著1906年底台南南社、1909年台北瀛社的成立,台湾三大诗社鼎足分立之势乃告确定。1910年栎社在痴仙主持下,于台中举行庚戌春会,共有社员二十人、南北诗友三十一人参加,这是日治时台湾诗社第一次大规模的共同集会活动。1911年栎社邀请梁启超访台,梁氏对痴仙、幼春叔侄之文学才华,深表肯定。痴仙晚年当对两件社会活动十分投入,其一是台中中学的创设,其二是板垣退助所倡组的「同化会」。同化会由于台湾总督府的打压,旋归失败,痴仙经此打击,即以四十一之年病故。痴仙诗的内容,多描述日本领台后传统文人苦闷无奈的心境,以及对祖国孺慕怨责的情绪,后作品则可看出逐渐强化对台湾本土的认同与关注。诗以感伤颓靡为主调,文字清丽多姿,可说是日治前期台湾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诗人。  林朝崧诗,目前通行之版本为《无闷草堂诗存》,在他去世十馀年后,由栎社诗友合力编辑,由鹿港信昌社印行,于昭和八年(1933)分成两册装订(上册为一至三卷,下册为四至五卷)出版。全书五卷,收录各体诗共八百馀首,附录诗馀一卷,共四十五题六十一首。龙文出版社「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辑第八、九册两册所收《无闷草堂诗存》,系根据原刊本复印出版,以下即以此版本为校勘底本,另外收入散见于其他已出版诗集,或未出版栎社诗稿的林朝崧诗。台湾银行「台湾文献丛刊」第七十二种所收《无闷草堂诗存》,乃根据原刊本重新打字,但有不少错字。。其诗另有一原始版本,名为《无闷草堂诗钞》于1919~1923年连载于《台湾文艺丛志》(未以单行本出版)。两种版本所收作品颇有出入,但《诗钞》所收总数较《诗存》多出不少。(廖振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