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行(以下戊戌)

朝代:清朝|作者:林朝崧|

薄暮温陵道,风光可入诗。

笼山云似帽,织树雨如丝。

鸟语归巢闹,渔舟逐岸移。

桥头人卖酒,风扬一青旗。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支韵

2. 以下戊戌

猜您喜欢

  • 1.《水调歌头·百堞龟城北宋朝·京镗 百堞龟城北,江势远连空。杠梁济涉,浑似溪涧饮长虹。覆以翬飞华宇,载以鱼浮叠石,守护有神龙。好看发源水,滚滚尽流东。司马氏...
  • 2.《题伊喇右丞画宋朝·释圆机调燮之馀总是閒,閒中游戏到毫端。而今亦有丹青手,犹在磻溪把钓竿。
  • 3.《结交行明朝·王汝玉坚冰不可履,内蓄万状波。小人不可近,对面兴网罗。倾舟非必深,折轮非必峨。君看平地间,步步山与河。
  • 4.《和长历赋纸阁用王介甫韵宋朝·刘跂顶还平直得中方,肯作僧庵半夜床。脱帽不忧风栗烈,炽炉仍助日苍凉。赏音正自鸣琴便,宴坐何辞问疾妨。我有陟釐三百幅,禦冬真欲倒归囊。
  • 5.《秋雨明朝·石宝何事秋来雨,萧萧便不同。已愁闻落叶,争忍傍梧桐。客路思千里,长门望九重。几人当此夜,挥泪亦随风。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一作峻堂),号痴仙,又号无闷道人。台湾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社「栎社」创始人,台湾豪族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朝崧年少时即热衷诗歌创作,1895年日本领台,时年廿一,与家人内渡福建泉州,1897年一度回台,停留数后再赴泉州,1898年移居上,1899年自上海返台定居。返台后,他与洪弃生、赖绍尧、林幼春、陈瑚、吕敦礼、陈怀澄等诗友时相唱和作诗。1901年其诗题已出现「栎社」之名,1902年他与侄子幼春-及彰化赖绍尧出面倡组栎社,1906年栎社正式组织化,以痴仙等九人为创始者。随著1906年底台南南社、1909年台北瀛社的成立,台湾三大诗社鼎足分立之势乃告确定。1910年栎社在痴仙主持下,于台中举行庚戌春会,共有社员二十人、南北诗友三十一人参加,这是日治时台湾诗社第一次大规模的共同集会活动。1911年栎社邀请梁启超访台,梁氏对痴仙、幼春叔侄之文学才华,深表肯定。痴仙晚年当对两件社会活动十分投入,其一是台中中学的创设,其二是板垣退助所倡组的「同化会」。同化会由于台湾总督府的打压,旋归失败,痴仙经此打击,即以四十一之年病故。痴仙诗的内容,多描述日本领台后传统文人苦闷无奈的心境,以及对祖国孺慕怨责的情绪,后作品则可看出逐渐强化对台湾本土的认同与关注。诗以感伤颓靡为主调,文字清丽多姿,可说是日治前期台湾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诗人。  林朝崧诗,目前通行之版本为《无闷草堂诗存》,在他去世十馀年后,由栎社诗友合力编辑,由鹿港信昌社印行,于昭和八年(1933)分成两册装订(上册为一至三卷,下册为四至五卷)出版。全书五卷,收录各体诗共八百馀首,附录诗馀一卷,共四十五题六十一首。龙文出版社「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辑第八、九册两册所收《无闷草堂诗存》,系根据原刊本复印出版,以下即以此版本为校勘底本,另外收入散见于其他已出版诗集,或未出版栎社诗稿的林朝崧诗。台湾银行「台湾文献丛刊」第七十二种所收《无闷草堂诗存》,乃根据原刊本重新打字,但有不少错字。。其诗另有一原始版本,名为《无闷草堂诗钞》于1919~1923年连载于《台湾文艺丛志》(未以单行本出版)。两种版本所收作品颇有出入,但《诗钞》所收总数较《诗存》多出不少。(廖振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