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读理斋常太翁老先生殉节录·其二
漫道心伤昔岭边,苍穹端底慰英贤。
忠魂已著花溪岸,义像常留武庙前。
爵锡簪缨垂百代,名彰彝鼎列千年。
遥知灵爽依稀在,带笑悠悠入九泉。
猜您喜欢
- 1.《中秋答王岱麓·其二》明朝·王渐逵野簌山醪敢厌贫,独延清论枉嘉宾。晴云已遣重开径,冻雨应先为洒尘。籁气萧深供送兴,蟾光圆丽答佳辰。扁舟已辨溪桥桨,共采芙蓉向碧津。
- 2.《宁川西寺水阁呈周格非承议》宋朝·释道潜岧峣画栋与云平,一派寒流玉镜清。三岛胜形方足拟,千钧笔力始能名。鸥翻翠霭光中去,山倚朱栏静处横。令尹政闲勤把酒,风流未减谢宣城。
- 3.《迎仙客》元朝·郑廷玉我行来到坟地侧。云:怎生这等荒疏了。唱:长出些棘针科。云:去时节那得偌大树来。唱:去时节这一科松柏树儿高似我。至如道是长得疾。莫不是雨水多。我去则有三个月期过。...
- 4.《登梅峰制干李公新祠》明朝·朱浙莆阳一水分南北,童稚能知制干名。好义时从遗老说,临危深见古人情。苍山英爽宜尸祝,白日冠裳有典刑。松叶祠门伸一拜,长风飒飒起天声。
- 5.《石门县》清朝·王士禄落日石门路,语溪明夕波。女墙才数尺,一半入藤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