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心泉上芸阁夫子原韵

朝代:清朝|作者:吕汝玉|

一枝史笔赋閒居,曾著人间未见书。

寿世文章原不泯,传经学术信非虚。

金科玉律真师范,化雨春风入我庐。

他日遗编深护惜,儒林文苑两相誉。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韵 出处:《海东三凤集》、《台湾录拾遗》

2. 此诗收于《海东三凤集》,又载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

猜您喜欢

  • 1.《减字木兰花·春亭月午宋朝·苏轼(二月十五夜,与赵德麟小酌聚星堂) 春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婉香。 轻烟薄雾,怎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 2.《除夕雪中有感答一敬侄明朝·朱颐媉寂寂陵谷变,悠悠岁序迁。槛梅融腊雪,岸柳带春烟。药饵扶衰病,琴樽送老年。眼前小儿女,时态斗鲜妍。
  • 3.《元夕曲·其三明朝·李云龙琼楼高阁锦云边,越女如花照绮筵。舞罢石榴裙带缓,侍儿扶过玉阶前。
  • 4.《满路花·和秦淮海明朝·李雯蝶粉黏花菂,桐泪沾帘额。罗衣浑不整、难消息。屏风数尺,疑有云山隔。凭著青鸾翼。月影通廊,那回相见加密。好天良夕,一别真轻掷。但有金缕枕、馀香迹。碧云何际,照那人...
  • 5.《咏怀三十首(存二十八首)·其三明朝·沈鍊淅沥西风生,素秋团白露。中天淡轻云,金波皎蟾兔。客子理裳衣,循阶旋矩步。秉烛开芝房,展书阖朱户。缅想百代雄,矫首属欣慕。延思缉长怀,达观披广度。精微自心得,谈辞...
吕汝玉(1851~1925),名文衡,官章赓虞 ,号缦卿、璞、舜邻,以字行。神冈三角仔吕炳南长子。光绪七年(1881)被提督学政张梦元举为博士弟子员,入庠邑为生员。家豪富,购书两万馀卷,筑筱轩藏之。师事吴子光。与其弟吕汝修、吕汝诚合称「海东三凤」。光绪十五年(1889)与士绅吴鸾旂等人倡建「宏文书院」。乙未割台后,先明义表诚,明治廿九年(1896)协助日方镇抚台湾反抗势力有功,于明治卅年(1897)四授绅章,卅一年获特叙勋六等。卅八年(1905)任台中厅参事,大正元年(1912)初辞职。优游閒居,以诗书自娱 。著有《璞山诗卷》(光绪年间印行,今不可见)、《海东三凤集》(合著)、《竹溪唱和集》(合著)。其中《海东三凤集》,据王国璠《台湾先贤著作提要》称,系吕氏三兄弟合著,光绪十五年(1889)于北京刊行,由许南英、丘逢甲作序,吕汝诚之子吕伯先担任校刻,计四卷,惜今已不可见。民国七十年(1981)台湾史迹研究中心得到一批吕氏兄弟残稿,是否即《海东三凤集》,难以判定,后仍以《海东三凤集》名义梓行。该书所收录者共有四个部分:《海东三凤集》、《餐霞子遗稿》、《竹溪唱和集》、《草庐居文稿》。其中《海东三凤集》多为试帖诗,作者虽系吕氏兄弟,但逾半数的诗作未署名。书中所收诗多有重复,排版偶见错简,应非光绪十五年之梓行本。《竹溪唱和集》则为光绪七年(1881)吕氏兄弟和丘逢甲、傅于天等人同游台南时的唱和之作。兹以台湾史迹研究中心出版的《海东三凤集》、《竹溪唱和集》为底本,参照馆森鸿、尾崎秀真《鸟松阁唱和集》、鹰取田一郎《寿星集》、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