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抚军徐树人夫子(此组诗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其六

朝代:清朝|作者:吴子光|

孝廉汉诏重科名,题额升仙意转惊。

殷浩漫存高阁志,叶公终有好龙情。

作书态爱张长史,投刺心惭祢正平。

破帽蹇驴温卷日,此心一味效葵倾。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陈汉光《台湾录》

2. 此组诗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相关古诗分类

猜您喜欢

  • 1.《洛阳元朝·陈宜甫一出新安道,停骖看洛京。草埋东汉殿,树暗则天城。风月浑依旧,山河几战争。客行怀往事,更值暮猿声。
  • 2.《奉送马令归长沙宋朝·沈辽腰间新佩临桂章,归著綵衣拜高堂。鸿雁知时自翔翥,骅骝得路方腾骧。正烦弦歌治疲俗,仰看干羽来降王。憔悴山间老迁客,不能相送出潇湘。
  • 3.《谒青州范天章宋朝·张方平剑横驴膊儒装陋,戟列台门霸府雄。喜似祢衡逢北海,直须雷焕辨南丰。谬悠为说非今味,疏略言诗粗古风。更似贾生多叹息,闻公真赏胜吴公。
  • 4.《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一宋朝·释广闻不落化门,扫除露布。拟觅行踪,铁蛇横卧。
  • 5.《次流河大风明朝·李元鼎饱历风涛万虑休,惊飙奚事拍河流。气嘘鹜蜃千帆乱,波撼鱼龙一叶浮。扫尽落花空舞院,何来细雨问灵湫。终宵数起难成寐,不待莼鲈忆故丘。
吴子光(1819~1883),原名儒,字士兴,后因业师宋心珠(名其光)之贶,改今名,号芸阁,别署壑,晚年自号铁梅老人或铁梅道人。原籍广东嘉应州,生于清嘉庆廿四年(1819),卒于光绪十九年(1883),年六十五。青少年时在家乡熟读儒家经典,博览诸子百家著作及稗官野史,然屡试不进,遂于道光十七年(1837)渡台,后寄籍台湾淡水,以课馆为业,暇则以诗文自遣。长于诗,尤长骈体。同治四年(1865)中举,受知于台湾道台徐宗干,充幕僚多年。同治七年(1868)应淡水知府陈培桂聘,参与《淡水厅志》之修撰。光绪四年(1878)应聘主讲文英书院。是年,彰化望族三角仔庄吕氏新葺筱庄,聘子光设教其中,宾主殊相得。从其游者除吕氏兄弟外,尚有:傅子亦、丘逢甲、谢颂臣及子光之侄吴师廉等。大抵而言,晚清本土才学之士,尽萃于斯。筱云轩藏书数万卷,无所不备,吴子光曾为之作藏书记。逝后,吕家礼葬之,并恤其家,越年,复出资刻其书。王《台阳诗话》称其诗「专学晚唐」,「杰句名篇,美不胜录。」从〈小草拾遗序〉可知其少时好赋,原存有古律赋百馀篇;中年后,以近体诗为主要创作对象,亦存有二百多首,惜多所亡失。芸阁博学多才,然一生遭际不佳,「欲伸其文章报国之志而不可得」 。于是,以东坡自况,名其文集为《一肚皮集》。共十八卷,于光绪元年(1875)刊刻行世,附诗作《小草拾遗》一卷。又著《三长赘笔》十六卷、《经馀杂录》十二卷。则诸史绪论、书后题跋、古今词语、词林典实之类。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尝辑其有关台湾史迹稿为《台湾纪事》,列为《台湾文献丛刊》第三十六种。民国六十八年(1979)中华民国史迹研究中心得其稿本,辑印为《吴子光全书》,民国九十年(2001)又由龙文出版社重印出版。今以《一肚皮集》所附《小草拾遗》为底本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