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宋芷卿别驾

朝代:清朝|作者:吴子光|

商声瑟瑟岁云秋,犹喜题襟共唱酬。

九曜灵根尊石丈,古梅清梦到罗浮。

客无风骨终嫌俗,官有仙心最近鸥。

一卷离骚一壶酒,美人香草总牢愁。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林文龙《台湾录拾遗》

2. 此诗又载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

猜您喜欢

  • 1.《斋居有作赠同志元朝·胡晋斋庐幸高旷,况与佳人俱。地偏车马绝,境胜襟抱舒。日与篇翰亲,颇觉尘事疏。晴轩瞰岚岭,绿池涵清虚。苔痕被行径,林阴芘幽居。吾非傲轩冕,且复得所如。
  • 2.《原武丧女有感·其一宋朝·周行己人世刹那顷,汝身能几秋。一生如梦了,万事盖棺休。年老不禁哭,夜长都是愁。弃置复弃置,千古共山丘。
  • 3.《集句·其二十六宋朝·闻人祥正道字娇讹苦未成,淡蛾羞敛不胜情。有时歌罢下阶砌,闲把宫花独自行。
  • 4.《送杨长卿之任赣州路知事元朝·张志合千里名藩江右郡,军民伉健俗还淳。红莲绿水逢佳士,白酒黄鸡别故人。赣石连滩攒剑戟,廉泉一勺洗埃尘。辞金素有风霜操,赞酒行施雨露春。
  • 5.《凝翠楼元朝·杨镒禅房高栋拂层霄,晴翠浮空孰可招。帘幕倒遮斜日出,香烟细逐乱云飘。翻经高处千函尽,挂衲閒时万虑消。独倚阑干飞鸟外,一声残磬晚萧萧。
吴子光(1819~1883),原名儒,字士兴,后因业师宋心珠(名其光)之贶,改今名,号芸阁,别署壑,晚年自号铁梅老人或铁梅道人。原籍广东嘉应州,生于清嘉庆廿四年(1819),卒于光绪十九年(1883),年六十五。青少年时在家乡熟读儒家经典,博览诸子百家著作及稗官野史,然屡试不进,遂于道光十七年(1837)渡台,后寄籍台湾淡水,以课馆为业,暇则以诗文自遣。长于诗,尤长骈体。同治四年(1865)中举,受知于台湾道台徐宗干,充幕僚多年。同治七年(1868)应淡水知府陈培桂聘,参与《淡水厅志》之修撰。光绪四年(1878)应聘主讲文英书院。是年,彰化望族三角仔庄吕氏新葺筱庄,聘子光设教其中,宾主殊相得。从其游者除吕氏兄弟外,尚有:傅子亦、丘逢甲、谢颂臣及子光之侄吴师廉等。大抵而言,晚清本土才学之士,尽萃于斯。筱云轩藏书数万卷,无所不备,吴子光曾为之作藏书记。逝后,吕家礼葬之,并恤其家,越年,复出资刻其书。王《台阳诗话》称其诗「专学晚唐」,「杰句名篇,美不胜录。」从〈小草拾遗序〉可知其少时好赋,原存有古律赋百馀篇;中年后,以近体诗为主要创作对象,亦存有二百多首,惜多所亡失。芸阁博学多才,然一生遭际不佳,「欲伸其文章报国之志而不可得」 。于是,以东坡自况,名其文集为《一肚皮集》。共十八卷,于光绪元年(1875)刊刻行世,附诗作《小草拾遗》一卷。又著《三长赘笔》十六卷、《经馀杂录》十二卷。则诸史绪论、书后题跋、古今词语、词林典实之类。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尝辑其有关台湾史迹稿为《台湾纪事》,列为《台湾文献丛刊》第三十六种。民国六十八年(1979)中华民国史迹研究中心得其稿本,辑印为《吴子光全书》,民国九十年(2001)又由龙文出版社重印出版。今以《一肚皮集》所附《小草拾遗》为底本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