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赏月

朝代:清朝|作者:丁宝濂|

三分明月二分秋,处处画帘半上钩。

人比袁宏思泛渚,我非庾亮懒登楼。

广庭且作霓裳舞,圆魄无劳玉斧修。

占尽一年惟此夕,兴酣恐报五更筹。

猜您喜欢

  • 1.《宫词·其二十六宋朝·周彦质绣襟金钩玉轴斜,宫娥当殿奏琵琶。急弹犀拨如飞电,端不轻侵御画花。
  • 2.《孔明明朝·吴琏三顾频烦草屋中,奋然扶汉一心雄。当时不入英雄眼,谁识南阳有卧龙。
  • 3.《怀杨三闻九明朝·李生寅独苦伤时切,谁应绝俗高。晚天青似玉,秋雨白如毛。院柳风频舞,檐蝉日更号。二湖新水绿,莫使负渔舠。
  • 4.《登啸歌阁步叔父原韵明朝·李奕茂四壁新题信穆如,凭高俯仰适鸢鱼。荷风暗递香生室,梧月光临水浸居。曲曲回栏工点缀,沈沈迂径且潇疏。若非胸臆藏丘壑,安得层层任展舒。
  • 5.《和陶归园田·其一明朝·李世熊自古养志者,遁迹于深山。一往将终焉,岂复知岁年。有时罹世网,如鱼脱于渊。归来不争里,治此无竞田。邈然云霞姿,潋滟眉睫间。相逢共谈笑,乃在义农前。试语宠辱事,寒灰...
丁宝濂(1867~1929),讳田,字式周,号莲溪,以字行,彰化鹿港人。丁协源家族丁生让(名端凝)之长子,进士丁寿泉之侄。光绪间廪膳生。明治三十二(1899)至三十五年(1902)间担任鹿港公学校汉文教师。明治四十二年(1909)至大正十五年(1926)间,长期寄籍峰林家,并担任林家私塾教师,此时亦经常往返雾峰与鹿港之间。天性喜爱吟咏, 日治后,曾先后加入「鹿苑吟社」、「鹿江社」,同时也经常参加栎社活动。大正九年(1920)一因林幼春推荐,正式成为「栎社」社员。大正十年(1921)又加入鹿港「大冶吟社」。大正十五年(1926)因长子荣东病逝,心情悲伤,不再参与诗社活动。昭和四年(1929)4月14日病故,享年六十三。 〖参考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1年;李昭容《鹿港丁家之研究》,中正大学历史所硕士论文,2001年。


丁宝濂擅书法,用笔纯熟,且能展现出个人格,堪称清末台湾具代表性的书家之一。其诗作集结为《莲溪诗集》,附刊于《栎社第一集》中,是丁家诗人群中,唯一有诗集刊行者。以下诗作据《栎社第一集。莲溪诗草》、《栎社十周年大会击钵吟》、《栎社十周年大会诗稿》、《莱园第三周年诗会稿》、赖子清编《台湾诗》、《鹿江诗会课题》等辑录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