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洛阳公镇大梁时隐得游门下今之经历事往…以伤以谢

朝代:唐朝|作者:罗隐|
孤舟欲泊思何穷,曾忆西来值雪中。珠履少年初满座,
白衣游子也从公。狂抛赋笔琉璃冷,醉倚歌筵玳瑁红。
今日斯文向谁说,泪碑棠树两成空。

猜您喜欢

  • 1.《秋夜寄外清朝·刘若蕙 一片长安月,清光两地盈。悬知千里客,不尽故乡情。窗竹写秋影,村砧捣夜声。空闺愁不寐,自语对灯檠。 ...
  • 2.《郊庙歌辞·周郊祀乐章·昭顺乐唐朝·不详五兵勿用,万国咸安。告功圆盖,受命云坛。乐鸣凤律,礼备鸡竿。神光欲降,众目遐观。
  • 3.《第一百浮山骨堆颂宋朝·释义青嫩草疏斜径,山泉带碧流。文曾要渭水,列士耻庄周。
  • 4.《乞假归养新买北山庄居作明朝·邢宽买得烟霞结四邻,轩窗山色若从新。暂辞玉署疏朝伴,偶向青岩狎野人。杖履平明恒远眺,琴樽清昼足怡神。北堂喜遂康宁愿,叨有君羹进膳频。
  • 5.《江儿水明朝·李景云 崔时佩客馆欹单枕。秋蛩鸣四野。助人愁纸窗外风儿裂。这孤眠被儿薄衾又怯。冷清清几时温得热。有限姻缘方宁帖。无奈功名。何苦使人离别。
罗隐的诗词曲代表作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的一位道家学者,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罗隐的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