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不见月

朝代:唐朝|作者:罗隐|
阴云薄暮上空虚,此夕清光已破除。
只恐异时开霁后,玉轮依旧养蟾蜍。

相关古诗分类

猜您喜欢

  • 1.《题玉岩·其二宋朝·李传良时渐近一归新,人物熙熙乐此春。石磴屈盘登绝顶,岩高虚寂断纤尘。登临疑是壶中景,谈笑真同物外人。可是英灵招隐逸,芳名千载起兹辰。
  • 2.《句·其一宋朝·林大声南徐江山天下雄,沿江一水如蟠龙。
  • 3.《山居感兴·其二明朝·王渐逵吟风振林薄,浣襟缓栖依。严蒸渐以远,山静颜自怡。繁蕊播馀馥,流泉激清漪。盼徕与道游,形神入希夷。羽驾良独幻,丹丘亦传疑。达士贵所适,愚世徒乖痴。
  • 4.《贺兄长有子宋朝·彭汝砺鳷鹊曾将喜信来,奇祥昨夜出珠胎。一枝始得龙孙贵,万里看成骥子材。道路笑临诗首首,庭帏欢上酒杯杯。风吹消息归江国,老稚应须眼为开。
  • 5.《挽胡休复庶常八章·其五明朝·沈守正曾是未十月,两夺我良人。梅岭千丈险,燕山十尺尘。故衣渍新泪,斑斑错锦茵。老眼非东海,不久成枯津。
罗隐的诗词曲代表作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的一位道家学者,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罗隐的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