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唐朝|作者:罗隐|
天地工夫一不遗,与君声调借君緌.风栖露饱今如此,应忘当年滓浊时。

猜您喜欢

  • 1.《赠常侍御唐朝·李白安石在东山,无心济天下。一起振横流,功成复潇洒。大贤有卷舒,季叶轻风雅。匡复属何人,君为知音者。传闻武安将,气振长平瓦。燕赵期洗清,周秦保宗社。登朝若有言,为访...
  • 2.《南歌子·游仙词明朝·王锡爵月色依微照,云光浅淡流。卷帘同上最高楼,试看海天万里、好清秋。酌酒金螺小,调笙玉指柔。更深鹤背冷飕飕,劝我今朝且住、莫归休。
  • 3.《登黄鹤楼明朝·朱廷立乘鹤仙人已窈冥①,登楼予亦若生翎②。朝宗襟抱随江汉③,燕集衣冠近日星④。郢邸望仍天子气⑤,别山会识夏王灵⑥。朋游何必辞杯酌,万里风吹醉易醒。
  • 4.《驻马听明朝·李景云 崔时佩旦:玉兔无瑕。闷倚东风只自嗟。晚妆初罢。秋水凝眸。云鬓堆鸦。莺俦燕侣已曾约。心猿意马难拴下。闭月羞花。教人到处常萦挂。
  • 5.《感怀明朝·沈鍊沙塞黄花带雪开,谪臣中酒坐徘徊。睢阳骂贼心偏壮,上国思君意未灰。南北风尘常按剑,乾坤气序笑含杯。醉醒数把春秋看,还有程婴救赵来。
罗隐的诗词曲代表作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的一位道家学者,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罗隐的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