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简介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地处之巅,濒临万里长江,为武汉市地标建筑;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重建于1985年;因唐代诗人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一而名扬四。自古有“天下绝景”之美誉,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武汉十大景”之首、“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天下江山第一楼"。

楼主楼为四边套八边形体、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飞檐五层,攒尖楼顶,顶覆金色琉璃瓦,由72根圆柱支撑,楼上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楼外有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建筑环绕,整楼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檐下四面悬挂匾额,正面悬书法家舒同题“黄鹤楼”三字金匾。     

1987年1128日,经全国评审委员会审定,中国建筑业联合会授予黄鹤楼首届建筑工程鲁班奖。  1991年,国家旅游局授予武汉市黄鹤楼公园“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称号。  2007年,武汉市黄鹤楼公园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08年9月,武汉市黄鹤楼公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和建设部公布为国家重点公园。 

范熙亮·黄鹤楼的古诗词(共1首)

  • 1.《登黄鹤楼清朝·范熙亮红羊洗尽劫尘痕,黄鹤重新胜迹存。鄂郢繁华双过眼,东南形势一凭轩。仙人已去云千载,骚客闲游代几樽。江汉肃清堪纵望,远来不负此停辕。
范熙亮(1834年-1886年),越南河内省怀德府寿昌县永昌总南村(今属河内市还剑郡南门坊南街)人,明命十五年(1834年)出生。嗣德十一年(1858年),参加河内场乡试,考中举人。嗣德十五年(1862年),考中副榜。范熙亮初授翰林院检讨,充任集贤院起名注,后任安勇知县。嗣德二十年(1867年),召还,改为户部员外郎,升户部郎中。嗣德二十三年(1870年),升授光禄寺少卿,办理刑部事务。同年冬,充任如清乙副使,出使清朝。回国后升光禄寺卿,仍办理刑部事务。嗣德二十六年(1873年),出领乂安布政使。当时北圻动乱,乂安有民众响应,范熙亮因未能压制而被夺职,发往三宣军次效力,权充帮办。不久代理军次赞襄,但随即因病回乡治疗。嗣德三十六年(1883年),范熙亮起复,权领宁平按察使,不久又权领巡抚。建福元年(1884年),再度因病去职。同庆元年(1886年),范熙亮因病去世,寿五十三岁。成泰九年(1897年),追复光禄寺卿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