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百首简介

古诗三百首》收集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宋诗、辽金元诗、明诗、清诗/近代诗等300首经典古诗词,其中既包括《诗经》和《楚辞》里的著名篇章,又包括历代天才诗人的杰出作品。在这些诗人中,三国的曹植被誉为“才高八斗”,他的诗不仅文辞优美,而且骨气奇高;东晋的陶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的田园诗冲淡平和又韵味隽永;南齐的谢脁让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佩服不已,他的诗即使混在唐诗里也显得出类拔萃;北宋的苏轼黄庭坚等人开创的宋代诗,努力在唐诗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对明清两代影响极大;南宋的陆游一生创作了近万首诗,他的诗中饱含着渴望恢复中原和为国牺牲的爱国激情。此外,对人生的感悟,对家乡、故国思念,对四季美景的歌咏,对民生疾苦的呼吁它们或慷慨激昂,或生动活泼,或明白晓畅,或含蓄深沉,但都节奏铿锵,朗朗上口,处处闪烁着中华经典古诗的智慧之光。

程颢·古诗三百首(共1首)

  • 1.《春日偶成宋朝·程颢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程颢的诗词曲代表作

程颢(hào)(1032年—1085年) 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世居中,后从开封徙河南(今河南洛阳)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 程颢为嘉祐年间进士,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在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1085年(元祐元年),宋哲宗即位,召其为宗正丞,未行而卒,享年54岁。 程颢曾和其弟程颐学于周敦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所亲撰有《定性书》《识仁篇》等,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遗书》《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