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格律

谒金门词牌名,又名“空相忆”“自落”“垂杨碧”“出塞”“东面”“不怕醉”“醉春”“春早湖”等,原为唐教坊曲。以韦庄《谒金门·空相忆》为正体,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另有双调四十五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冯延巳《谒金门·乍起》、李好古《谒金门·花过》等。

谒金门词牌格律对照

谒金门词牌更多信息
  • 正体

    正体,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以韦庄《谒金门·空相忆》为代表。此若孙词、周词之摊破句法,程词之添字,皆变格也。 前段起句,阎选词“美人浴”,“美”字仄声。第二句,袁去华词“开了酴醾一半”,“酴”字平声,“一”字仄声。第四句,苏庠词“茅屋疏疏雨”,“屋”字仄声,下“疏”字平声。换头句,魏承班词“雁去音徽断绝”,“断”字仄声。第二句,吴文英词“锦瑟华年一箭”,“华”字平声,“一”字仄声。第四句,苏庠词“柳浪迷烟渚”,“浪”字仄声。

    格律对照例词:《谒金门·空相忆》

    中中,中仄中平中。中仄中平平仄,中中平中

    空相,无计得传消。天上嫦娥人不,寄书何处

    中仄中平中,中仄中平中。中仄中平平仄韵中中平中

    新睡觉来无,不忍看伊书。满院落花春寂,断肠芳草

  • 变体一

    变体一,双调四十五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以孙光宪《谒金门·留不得》为代表。此词换头作三字两句,馀悉同韦词。

    格律对照例词:《谒金门·留不得》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

    留不,留得也应无。白纻春衫如雪,杨州初去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轻别离,甘抛,江上满帆风。却羡彩霞三十,孤鸾还一

  • 变体二

    变体二,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以周必大《谒金门·和从周宣教韵祝千岁寿,请呼段、马二生歌之》为代表。此词前后段第二句俱六字折腰,馀与韦词同。

    格律对照例词:《谒金门·和从周宣教韵祝千岁寿,请呼段、马二生歌之》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梅乍,趁宴席、香风。人与此花俱独,风流天付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好在青云岐,愿共作、和羹。归访赤松辞万,莺花犹是

  • 变体三

    变体三,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以程过《谒金门·江上路》为代表。此亦韦词体,惟换头句七字,前后两结俱作上一下四句法异。 《能改斋漫录》有王安石词,后段第一句“红笺寄与添烦恼”,“红”字、“笺”字、“烦”字俱平声,“寄”字、“与”字俱仄声。 

    格律对照例词:《谒金门·江上路》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江上,依约数家烟。一枕归心村店,更乱山深

    中中中中平中,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梦过江南芳草,晓色又催人。愁似游丝千万,倩东风约 

谒金门词牌沿革

谒金门,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名。西汉武帝以西域大宛铜像立于皇宫鲁班门外,因改鲁班门称金门。西汉时的文士东方朔扬雄、公孙弘等曾待诏金门,称“金门待诏”。调名本意即咏朝官等待君王召见。 

敦煌曲子词存四首,“开于阗”一首歌颂将帅武功,“常伏气”一首有“远谒金门朝帝美”当为创调之作。五代冯延巳三首,其中一首为传世名篇:“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此调用仄韵,每句用韵,因有三个六字句,使此调表情压抑,悲咽;韦庄此词最能体现调情特点,并为唐宋通用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