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鹧鸪格律

瑞鹧鸪词牌名,又名“舞春风”“桃花落”“鹧鸪词”“拾菜娘”“天下乐”“太平乐”“五拍”“报师思”等。以冯延巳《舞春风·才罢严妆怨晓》为正体,双调五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两平韵。另有双调五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两平韵;双调六十四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苏轼《瑞鹧鸪·城头月落尚啼乌》等。

瑞鹧鸪词牌格律对照

瑞鹧鸪词牌更多信息
  • 正体

    正体,双调五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两平韵。以冯延巳《舞春风·才罢严妆怨晓风》为代表。此调本律诗体,七言八句,宋词皆同。其小异者惟各句平仄耳。此词前后段起句、结句第二字、第六字俱仄声,中二句第二字、第六字俱平声。宋人如此填者甚少,惟陈彭年词“尽出花钿散宝冿,云鬟初剪向残春。因惊风烛难留世,遂作池莲不染身。贝叶乍疑翻锦绣,梵声才学误梁尘。从兹艳质归空后,湘浦应无解佩人。”平仄同此,余皆照贺体填。

    格律对照例词:《舞春风·才罢严妆怨晓风》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

    才罢严妆怨晓,粉墙画壁宋家。蕙兰有恨枝犹绿,桃李无言花自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燕燕巢时罗幕卷,莺莺啼处凤楼。少年薄幸知何处,每夜归来春梦

  • 变体一

    变体一,双调五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两平韵。以贺铸《瑞鹧鸪·吹柳絮》为代表。此词前后段起句、结句第二字、第六字俱平声,中二句第二字、第六字俱仄声,宋人俱照此填。其余平仄惟取协调,可不必拘。

    格律对照例词:《瑞鹧鸪·吹柳絮》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月痕依约到西,曾羡花枝拂短。初未识愁那是泪,每浑疑梦奈余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歌逢袅处眉先妩,酒半醒时眼更。闲倚绣帘吹柳絮,问人何似冶游

  • 变体二

    变体二,双调六十四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以柳永《瑞鹧鸪·三吴嘉景占风流》为代表。此词前段起二句、结句、后段起句、结句仍作七言,与《瑞鹧鸪》同,馀则摊破句读,自度新声。如前段第三句作四字一句、五字一句,即词家添字法。后段第二句作六字句,即减字法。第三句作六字一句、八字一句,即添字法。多押一韵,即偷声法。本集自注般涉调,为黄钟之羽声,与中吕调为夹钟之羽声、仙吕调为夷则之羽声,皆羽声也。 按柳词别首、晏殊词二首俱与此同。惟晏词前段起句“越娥红泪泣朝云”,“越”字仄声。后段起句“前村昨夜深深雪”,“前”字平声,“昨”字仄声。第三、四句“何时驿使西归,寄与相思路、一枝新”,“何时”二字俱平声,“寄”字仄声。又柳词别首后段第三、四句“恨听烟坞深中,谁恁吹羌笛、逐风来”,“烟”字平声。

    格律对照例词:《瑞鹧鸪·三吴嘉景占风流》

    中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

    三吴嘉景占风,渭南往岁忆来。西子方来,越相功成去,千里沧波一叶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平。中中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平平仄仄

    至今无限盈盈者,尽来拾翠芳。最好簇簇寒村,遥认南朝路、晚烟。三两人家古渡

  • 变体三

    变体三,双调六十四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以无名氏《瑞鹧鸪·临鸾常恁整妆梅》为代表。此与柳词同,惟后段第三、四句作四字两句、六字一句异。 宋李之仪《姑溪词话》云:“唐人歌词,但以诗句而用和声,抑扬以就之。至唐末,遂因其声之长短,而以意填之,始一变以成音律。”按此则知贺体犹沿唐调。柳词、晏词及此词惟起结犹作七言,中间长短错综,实系新声也。所以元曲用宋调,不增减者名为“引子”,添入新声则为“过曲”,亦此意耳。

    格律对照例词:《瑞鹧鸪·临鸾常恁整妆梅》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临鸾常恁整妆,枝枝仙艳月中。可煞天心,故与多端丽,那更罗衣峭窄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几回瞻觑魂销黯,芙蕖匀透双。好将心事,都分付与,时暂到、小庭。玉砌红芳点绿

  • 变体四

    变体四,双调八十八字,前后段各九句、五平韵。以柳永《瑞鹧鸪·宝髻瑶簪》为代表。此词见《乐章集》,亦名《瑞鹧鸪》,其字句与前两体截然不同,因调名同,故为类列。

    格律对照例词:《瑞鹧鸪·宝髻瑶簪》

    中仄平,平平仄,平中仄仄平。中平中仄,中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中仄平

    宝髻瑶,严妆巧,天然绿媚红。绮罗丛里,独逞讴。一曲阳春定价,何啻值千。倾听处、王孙帝子,鹤盖成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中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

    凝态掩霞。动象板声声,怨思难。嘹亮处,迥压弦管低。时恁回眸敛黛,空役五陵。须信道、缘情寄意,别有知

  • 变体五

    变体五,双调八十六字,前后段各九句、五平韵。以柳永《瑞鹧鸪·吴会风流》为代表。此词《乐章集》不载,见《花草粹编》。与前“宝髻瑶簪”词同,惟前段第八句作六字句,少一字,后段第四、五句作四字两句,少一字异。 

    格律对照例词:《瑞鹧鸪·吴会风流》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

    吴会风。人烟好,高下水际山。瑶台绛阙,依约蓬。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触处青蛾画舫,红粉朱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

    方面委元。致讼简时丰,继日欢。襦温裤暖,已扇民。旦暮锋车命驾,重整济川。当恁时、沙堤路稳,归去难 

瑞鹧鸪词牌沿革

瑞鹧鸪,《宋史·乐志》入“中吕调”,元高拭词注“仙吕调”。《苕溪词话》:“唐初歌词,多五言,或七言诗,今存者止《瑞鹧鸪》七言八句诗,犹依字易歌也。”据《词谱》说,《瑞鹧鸪》原本七言律诗,因唐人用来歌唱,遂成词调。冯延巳词名《舞春》,陈彭年词名《桃花落》,尤袤词名《鹧鸪词》,元丘长春词名《拾菜娘》,《乐府纪闻》名《天下乐》。《梁溪漫录》词有“行听新声太平乐”句,名《太平乐》;有“犹传五拍到人间”句,名《五拍》。此皆七言八句也。至柳永有添字体,自注“般涉调”,有慢词体,自注“南吕宫”,皆与七言八句者不同。 

“瑞鹧鸪”的正式填制一般认为始于五代冯延巳的《舞春风》:“严妆才罢怨春风,粉墙壁宋家东。蕙兰有恨枝犹绿,桃李无言自红。燕燕巢时帘幕卷,莺莺啼处凤楼空。少年薄幸知何处,每归来春梦中。”清人沈辰垣《历代诗余》卷三二录之,注:“端鹧鸪,五十六字,一名‘舞春风’,一名‘鹧鸪词’,通首皆平韵,与七言近体诗无异。若用仄韵,即系‘玉楼春’‘木兰花’调也。”任半塘《教坊记笺订·大曲名》中“舞春风”条下注:“五代杂曲之《舞春风》,乃七言八句声诗体,所谓‘瑞鹧鸪’是也。”

“瑞鹧鸪”填制的兴盛期是宋代。《宋史·乐志》载:“太宗因旧曲造新声者:‘三台’仙吕调,‘倾杯乐’‘宫仙’‘戴鲜’,‘三台’中吕调,‘倾杯乐’‘菩萨蛮’‘瑞鹧鸪’。”据南京师范大学《全唐宋金元词分析系统》统计,全宋词有《瑞鹧鸪》词目65条,作者有三十多人。宋人《瑞鹧鸪》词的创作,多用于咏物、酬唱作答、抒情祝寿等方面。

“瑞鹧鸪”的填制在金元时期开始没落。全金元词《瑞鹧鸪》词目有共81条,几乎都是全真教人的作品。在作品数量上超过前代,但作者非常集中,使用此调人数与宋代相比大为减少,同时词作的内容趋向一致,功用趋向单一,就是宣传教义,传教布道。不如宋代《瑞鹧鸪》词作内容广泛,富有表现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瑞鹧鸪》在金元时期是走下坡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