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居·其一

朝代:清朝|作者:陈肇兴|

呼马呼牛任毁誉,抛残世事自閒居。

飞觞月可邀斟酒,举叶风如劝读书。

旧业重温知学退,新交渐广觉心虚。

年来却悔吟诗少,欲买青山赋遂初。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

猜您喜欢

  • 1.《临清轩明朝·史鉴达人尚幽胜,葺宇临清流。清流宜濯缨,深渚可容舟。微风荡生澜,木叶下惊秋。流响归空房,浮光映高楼。芙蓉缘极浦,杜若被芳洲。于焉事栖息,驾言聊出游。境胜良自惬,虑淡...
  • 2.《次韵游南岳宋朝·释德洪天迥游丝百尺轻,水寒时觉縠纹生。琢磨佳句输吾弟,文点春眠付老兄。山寺独来无一事,竹轩相对有馀清。永怀东院成千古,寂子难忘叔侄情。
  • 3.《海鱼元朝·严士贞剑鬣如山海面浮,巨腮嘘浪势吞舟。叮咛大客寻竿饵,稚子敲针作钓钩。
  • 4.《石景山有感清朝·毛澄昆明湖上晚烟苍,讲武当年此校场。霜叶高翻黄屋纛,雨莎平卧绿沈枪。蜺旌不复从天下,虎帐谁亲近日旁。六十年间秋草净,臂鹰老校晒斜阳。
  • 5.《狐骀山清朝·王士祯髽吊何年事,传闻此伐邾。至今歌小子,犹似怨侏儒。
陈肇兴(1831~?),字伯康,号陶村。台湾府彰化县治(今彰化市)人。咸丰三年(1853)入庠邑,补廪膳生。从鹿港拔贡廖春波读书于彰化白沙书院学习四始六义及唐宋明清,表现极为突出。和蔡德芳、曾惟精、廖景瀛合称「白沙书院四杰」。咸丰九年(1859)中举,曾建古香楼作为书房及居处,以读书歌咏自娱。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起事,陈肇兴拒绝戴氏之拉拢,遂遁入武西堡(今南投县集集)之牛牯岭山中。是年七谋刺戴氏不成,几度濒于险境。闰八月避入集集山中,虽身在军旅,晚得閒时,往往秉烛赋诗,追悼阵亡战士,详录戴案经过,题为《咄咄吟》,乃台湾重要的历史文献。同治三年(1864)事平,陈肇兴返回乡里,设帐授学,门生有杨馨兰、杨春华、吴德功、许尚贤等,多为俊才之士。著有《陶村诗稿》六卷,并《咄咄吟》二卷合刊。  陈肇兴的《陶村诗稿》写至戴案结束止,由此作可见清代中叶崛起的台湾士子,思想取向与价值判断。不仅有个人心灵世界及理想抱负的抒写,诗作的关怀重心亦往往与生民百姓密切相关。在形式上,陈氏习惯以长篇歌行来抒怀、言志,诗作格雄健豪迈。门人吴德功在《陶村诗稿》序文中谓,肇兴之诗胎息于杜甫,可视为清中叶台湾文坛之「诗史」。《陶村诗稿》最早由门人林宗衡等校刊,光绪四年(1878)夏季初刻,乙未之役,版毁于兵燹。后彰化人杨珠浦在大正元年(1912)得抄本于书肆,遂于昭和二年(1937)重刊。民国五十一年(1962)台湾文献丛刊本据杨抄本排印;1971年郑喜夫以连横所藏原刊本为底本〖编者按:据连横《台湾诗荟》创刊号〈遗集待刊预告〉:「彰化陈伯康孝廉著有《陶村诗稿》八卷,版久毁失,印本亦亡。全台仅存二部,一在余处,一为林黄君丕承所藏。」〗,另以杨氏本、文丛本合校,是为郑校本。1992年龙文出版社据杨珠浦本重印,而将郑氏校本标注于眉批以供参考,编为「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集第四册。以下作品以杨珠浦版本(以下简称「杨本」)为底本,郑校本(以下简称「郑本」、「郑注」)为辅,进行编校。(施懿琳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