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赤嵌城·其二

朝代:清朝|作者:陈肇兴|

混茫一气转鸿钧,独坐危楼迥出尘。

帆影远浮双鹿耳,潮声遥控七鲲身。

包罗山海誇雄镇,锁钥东南据要津。

却喜时清无暴客,重关虽设不防人。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猜您喜欢

  • 1.《屏风曲唐朝·李贺蝶栖石竹银交关,水凝鸭绿琉璃钱,团回六曲抱膏兰,将鬟镜上掷金蝉。沉香火暖茱萸烟,酒觥绾带新承欢。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 2.《八声甘州明朝·王錂小生:他一朝。爵位崇高。妒嫉丛生。顿成谗巧。大夫。若说那东邻一事。这是佳人才子。论钟情千古难遭。他盐梅自是商家佐。岂向花柳宁甘濮上嘲。思着。似无端尺水顿起波涛。
  • 3.《送客入郢寄讯高鹿坡旧曹长二首·其二明朝·王樵赤壁轻风放船好,兴来谁复碧萝前。洞箫吹月夜如昼,孤鹤横江秋满天。
  • 4.《岁杪寄怀友人明朝·何吾驺岁晏风寒念索居,羊城尊酒近何如。官穷不厌私囊涩,宦薄空嗟友谊疏。月落纸窗怀共被,雪残棐几忆同书。传来满幅加餐字,未了灯前作蠹鱼。
  • 5.《紫柏山下谒留侯祠(相传是辟谷处并祀黄石公赤松子)清朝·王士祯万木萧萧风昼吹,深山忽见留侯祠。清流白石阅今古,雪柏霜筠无岁时。辟谷真从赤松隐,授书偶作帝王师。也知乌喙逃勾践,未屑鸱夷学子皮。
陈肇兴(1831~?),字伯康,号陶村。台湾府彰化县治(今彰化市)人。咸丰三年(1853)入庠邑,补廪膳生。从鹿港拔贡廖春波读书于彰化白沙书院学习四始六义及唐宋明清,表现极为突出。和蔡德芳、曾惟精、廖景瀛合称「白沙书院四杰」。咸丰九年(1859)中举,曾建古香楼作为书房及居处,以读书歌咏自娱。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起事,陈肇兴拒绝戴氏之拉拢,遂遁入武西堡(今南投县集集)之牛牯岭山中。是年七谋刺戴氏不成,几度濒于险境。闰八月避入集集山中,虽身在军旅,晚得閒时,往往秉烛赋诗,追悼阵亡战士,详录戴案经过,题为《咄咄吟》,乃台湾重要的历史文献。同治三年(1864)事平,陈肇兴返回乡里,设帐授学,门生有杨馨兰、杨春华、吴德功、许尚贤等,多为俊才之士。著有《陶村诗稿》六卷,并《咄咄吟》二卷合刊。  陈肇兴的《陶村诗稿》写至戴案结束止,由此作可见清代中叶崛起的台湾士子,思想取向与价值判断。不仅有个人心灵世界及理想抱负的抒写,诗作的关怀重心亦往往与生民百姓密切相关。在形式上,陈氏习惯以长篇歌行来抒怀、言志,诗作格雄健豪迈。门人吴德功在《陶村诗稿》序文中谓,肇兴之诗胎息于杜甫,可视为清中叶台湾文坛之「诗史」。《陶村诗稿》最早由门人林宗衡等校刊,光绪四年(1878)夏季初刻,乙未之役,版毁于兵燹。后彰化人杨珠浦在大正元年(1912)得抄本于书肆,遂于昭和二年(1937)重刊。民国五十一年(1962)台湾文献丛刊本据杨抄本排印;1971年郑喜夫以连横所藏原刊本为底本〖编者按:据连横《台湾诗荟》创刊号〈遗集待刊预告〉:「彰化陈伯康孝廉著有《陶村诗稿》八卷,版久毁失,印本亦亡。全台仅存二部,一在余处,一为林黄君丕承所藏。」〗,另以杨氏本、文丛本合校,是为郑校本。1992年龙文出版社据杨珠浦本重印,而将郑氏校本标注于眉批以供参考,编为「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集第四册。以下作品以杨珠浦版本(以下简称「杨本」)为底本,郑校本(以下简称「郑本」、「郑注」)为辅,进行编校。(施懿琳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