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日攻克施厝坪等处(此诗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朝代:清朝|作者:陈肇兴|

捣穴千山暗,焚巢万马屯。

从兹寒贼胆,直可达军门。

日落烽烟迥,风吹鼓角繁。

乘劳须破竹,慎勿贷游魂。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陈汉光《台湾录》

2. 此诗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相关古诗分类

猜您喜欢

  • 1.《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唐朝·李白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嵘。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君不能狸...
  • 2.《郊庙歌辞·蜡百神乐章·肃和唐朝·不详序迫岁阴,日躔星纪。爰稽茂典,聿崇清祀。绮币霞舒,瑞圭虹起。百祀垂裕,万灵荐祉。
  • 3.《简刘子卿谢其二元朝·陈谟一片停云咫尺中,似应秋水隔芙蓉。槎横银汉三千尺,桂锁蟾宫第几重。原色又添新雨润,藻情还似远山浓。多时谬藁劳收寄,免作人间酱瓿封。
  • 4.《谷雨前一日小室閒吟明朝·朱中楣小苑焚香逗绿纱,摊书随意注南华。春衫未剪寒仍怯,午梦初回日又斜。湖外祇堪眠弱柳,雨前谁复饷新茶。中怀脉脉閒无那,看取游丝缀落花。
  • 5.《吊厓二首·其一明朝·李以龙澶渊未了百年计,锁钥空教虏使疑。和议已成宋故事,出师无复汉威仪。云深落月金牌愤,江驻信潮铁锁悲。留得乾坤正气在,长风吹雨洗残碑。
陈肇兴(1831~?),字伯康,号陶村。台湾府彰化县治(今彰化市)人。咸丰三年(1853)入庠邑,补廪膳生。从鹿港拔贡廖春波读书于彰化白沙书院学习四始六义及唐宋明清诗,表现极为突出。和蔡德芳、曾惟精、廖景瀛合称「白沙书院四杰」。咸丰九年(1859)中举,曾建古香楼作为书房及居处,以读书歌咏自娱。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起事,陈肇兴拒绝戴氏之拉拢,遂遁入武西堡(今南投县集集)之牛牯岭山中。是年七谋刺戴氏不成,几度濒于险境。闰八月避入集集山中,虽身在军旅,晚得閒时,往往秉烛赋诗,追悼阵亡战士,详录戴案经过,题为《咄咄吟》,乃台湾重要的历史文献。同治三年(1864)事平,陈肇兴返回乡里,设帐授学,门生有杨馨兰、杨春华、吴德功、许尚贤等,多为俊才之士。著有《陶村诗稿》六卷,并《咄咄吟》二卷合刊。  陈肇兴的《陶村诗稿》写至戴案结束止,由此作可见清代中叶崛起的台湾士子,思想取向与价值判断。不仅有个人心灵世界及理想抱负的抒写,诗作的关怀重心亦往往与生民百姓密切相关。在形式上,陈氏习惯以长篇歌行来抒怀、言志,诗作格雄健豪迈。门人吴德功在《陶村诗稿》序文中谓,肇兴之诗胎息于杜甫,可视为清中叶台湾文坛之「诗史」。《陶村诗稿》最早由门人林宗衡等校刊,光绪四年(1878)夏季初刻,乙未之役,版毁于兵燹。后彰化人杨珠浦在大正元年(1912)得抄本于书肆,遂于昭和二年(1937)重刊。民国五十一年(1962)台湾文献丛刊本据杨抄本排印;1971年郑喜夫以连横所藏原刊本为底本〖编者按:据连横《台湾诗荟》创刊号〈遗集待刊预告〉:「彰化陈伯康孝廉著有《陶村诗稿》八卷,版久毁失,印本亦亡。全台仅存二部,一在余处,一为林黄君丕承所藏。」〗,另以杨氏本、文丛本合校,是为郑校本。1992年龙文出版社据杨珠浦本重印,而将郑氏校本标注于眉批以供参考,编为「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集第四册。以下作品以杨珠浦版本(以下简称「杨本」)为底本,郑校本(以下简称「郑本」、「郑注」)为辅,进行编校。(施懿琳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