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氏庄·其一

朝代:清朝|作者:陈肇兴|

闻乱抛城市,迁家就友生。

数间茅屋老,十里稻畦清。

处处花依壁,家家竹作城。

呻吟吾不恶,閒步看秋耕。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猜您喜欢

  • 1.《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朝·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时见 一作:谁见)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 2.《登正法宫塔宋朝·喻汝砺疏雨洗空阔,高标插青冥。携筇一来登,长啸谢所撄。清香翔远江,丹气舒翠岷。雪岭浮夏白,澥云亦远青。孤花袅危芳,初篁罗新荣。手容五十里,飒沓为我陈。陵坻漭变迁,物状...
  • 3.《驾诣景宁宫行春宋朝·赵师风传御道跸声清,两道纱笼列火城。云护帝尊天未晓,众星环拱极星明。
  • 4.《庵中牡丹宋朝·释元肇谁将根底种灵丹,开处凡花比亦难。胜赏莫嫌僧院僻,久长留到子孙看。有时垂泪伤多雨,未肯扶头怯晓寒。自笑色空俱照了,也来随例并阑干。
  • 5.《雩咏亭续兰亭会补府曹劳夷诗元朝·诸絅俯挹清流,遥眺崇岭。于焉游盘,寄兴遐永。放同观濠,高企临颍。泠风徐来,畅焉深省。
陈肇兴(1831~?),字伯康,号陶村。台湾府彰化县治(今彰化市)人。咸丰三年(1853)入庠邑,补廪膳生。从鹿港拔贡廖春波读书于彰化白沙书院学习四始六义及唐宋明清,表现极为突出。和蔡德芳、曾惟精、廖景瀛合称「白沙书院四杰」。咸丰九年(1859)中举,曾建古香楼作为书房及居处,以读书歌咏自娱。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起事,陈肇兴拒绝戴氏之拉拢,遂遁入武西堡(今南投县集集)之牛牯岭山中。是年七谋刺戴氏不成,几度濒于险境。闰八月避入集集山中,虽身在军旅,晚得閒时,往往秉烛赋诗,追悼阵亡战士,详录戴案经过,题为《咄咄吟》,乃台湾重要的历史文献。同治三年(1864)事平,陈肇兴返回乡里,设帐授学,门生有杨馨兰、杨春华、吴德功、许尚贤等,多为俊才之士。著有《陶村诗稿》六卷,并《咄咄吟》二卷合刊。  陈肇兴的《陶村诗稿》写至戴案结束止,由此作可见清代中叶崛起的台湾士子,思想取向与价值判断。不仅有个人心灵世界及理想抱负的抒写,诗作的关怀重心亦往往与生民百姓密切相关。在形式上,陈氏习惯以长篇歌行来抒怀、言志,诗作格雄健豪迈。门人吴德功在《陶村诗稿》序文中谓,肇兴之诗胎息于杜甫,可视为清中叶台湾文坛之「诗史」。《陶村诗稿》最早由门人林宗衡等校刊,光绪四年(1878)夏季初刻,乙未之役,版毁于兵燹。后彰化人杨珠浦在大正元年(1912)得抄本于书肆,遂于昭和二年(1937)重刊。民国五十一年(1962)台湾文献丛刊本据杨抄本排印;1971年郑喜夫以连横所藏原刊本为底本〖编者按:据连横《台湾诗荟》创刊号〈遗集待刊预告〉:「彰化陈伯康孝廉著有《陶村诗稿》八卷,版久毁失,印本亦亡。全台仅存二部,一在余处,一为林黄君丕承所藏。」〗,另以杨氏本、文丛本合校,是为郑校本。1992年龙文出版社据杨珠浦本重印,而将郑氏校本标注于眉批以供参考,编为「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集第四册。以下作品以杨珠浦版本(以下简称「杨本」)为底本,郑校本(以下简称「郑本」、「郑注」)为辅,进行编校。(施懿琳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