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咏

朝代:清朝|作者:洪繻|

何处桃源世外天,天风吹去钓鱼船?

扬尘海上曾经见,又到蓬莱浅水年!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猜您喜欢

  • 1.《道友黄石崖寄惠李伯时所画石鼎联句图诗题其后元朝·陈宜甫美哉刘进士,天赋俊逸才。堂堂校书郎,琢句如琼瑰。相逢一夜语,持论无尘埃。苍髯丑道士,骨瘦撑枯柴。痴坐默以哂,二子不足排。等閒指石鼎,共赋聊摅怀。冥心运巧思,下笔...
  • 2.《书事宋朝·李正民懒拙山林合退藏,客情岁晚倍凄凉。梅飘苔藓香初歇,雪积檐沟色尚妆。旧历细看能几日,新诗屡和断来章。何如认取安心法,坐对炉熏一穗长。
  • 3.《题史橘斋山水手卷元朝·张择神仙中人丞相子,五色玉立瑶池芝。谢传风流歌舞处,羊公慷慨登临时。兴来醉泗雪烟绕,身后名随日月迟。安得飙车从上下,蓬莱指点青参差。
  • 4.《再题黄粱梦八首·其三明朝·吕维祺黍饭蒸残枕窍开,才知身是梦中回。烦君更入游仙枕,携出当年富贵来。
  • 5.《再入那山读书明朝·李士灏旧客重来古刹林,柏条飞帚拂尘襟。泻泉风送晴还雨,密树云栖昼亦阴。迹印苔痕知鹿过,鉴开萍孔识鱼沉。石床坐久僧归院,更看蒲团与论心。
洪繻(1866~1928),本名攀桂,学名一枝,字樵。台湾沦日后,取《汉书‧终军传》「弃繻生」之说,改名繻,字弃生。清彰化鹿港人,原籍福建南安,其先大父至忠公流寓台湾鹿港,遂家焉。少习举业,光绪十七年(1891)以案首入泮。十九年(1893)乡试不中。乙未(1895)割台之役,与丘逢甲、许肇清等同倡抗战,任中路筹饷局委员。台湾民主国瓦解后,绝意仕进,潜心于古文辞。由于身居弃地,洪繻采取「不妥协、不合作」的应世态度,以遗民终其身。他坚不剪辫,拒著洋服,拒说日语,不许二子受日本教育,诗文皆以干支纪年,以示不忘故国。内容多系三台掌故,自清末政治措施,以迄割台前后战守之迹,日人横暴之状,民生疾苦之深,一一垂诸篇章,兼具经世作用与史料价值。

张光岳谓洪繻诗,先学唐诗,以求诗格高古;继而上窥汉、魏,再学于宋、元、明、清,以臻高雅古朴之境。胥端甫谓其「感愤时事诗中,评时论古诸作,皆能独具只眼以自抒其伟抱。」杨萍则推许洪氏为台湾近代学人中,博闻笃学,抱朴守贞,俨然有古大师之的第一人。〖参考胥端甫编辑《洪弃生先生遗书》;杨萍《台湾史上的人物》,台北:成文出版社,1981年5月;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程玉凰《嶙峋志节一书生:洪弃生及其作品考述》,台北:国史馆,1997年5月。
〗洪繻著作包含诗歌、骈文、古文、试帖时文四类文体,皆冠以「寄斋」之名,有《诗集》、《八州诗草》、《试帖诗集》、《词集》、《诗话》、《骈文稿》、《古文集》、《函札》、《制义文集》、《八州游记》、《瀛偕亡记》、《中西战纪》、《中东战纪》、《时事三字经》,约百馀卷,一百八十馀万字。遗稿经哲嗣洪炎秋辑为《洪弃生先生遗书》〖胥端甫编辑,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又依据原抄本,重加整编标点,排印为《洪弃生先生全集》〖林文龙点校,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3年。
〗。今以成文出版社《洪弃生先生遗书》所收《寄鹤斋诗集》为底本〖底本收录诗集分述如下:(1)《谑蹻集》七卷,约为1885至1895年之作。(2)《披晞集》七卷,约为1895至1905年之作。(3)《枯烂集》九卷,约为1905至1915年之作。(4)《壮悔馀集》,为香奁诗,为1897年之作。(5)《八州诗草》五卷,为1922至1923年游历中国之作。(6)《诗集补遗》,补录前面诗集所漏收诗作。(7)《试帖诗集》,为1885至1898年科举考试习作。
〗,对校洪繻孙女洪小如所藏抄本〖编者按:洪小如所藏抄本含《谑蹻集》七卷,《披晞集》六卷(缺卷五),《枯烂集》九卷。现收藏于国立台湾文学馆。
〗、洪繻自编出版的《寄鹤斋诗矕》〖《寄鹤斋诗矕》,南投:南投活印社,1917年。此书洪繻自编自印,作为旅游大陆交谊用书,也是洪氏第一部见世的著作。
〗,并参考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洪弃生先生全集》,以及《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文艺丛志》、《台湾诗荟》等所载之诗作,辑录编校。(吴福助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