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抚军徐树人夫子(此组诗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其五

朝代:清朝|作者:吴子光|

臣心似水定风幡,兼有文章报国恩。

手笔共推燕许在,韬钤总赖范韩存。

金缯前事悲南渡,锁钥何人任北门。

毕竟圣朝皇极建,德威已足靖边屯。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陈汉光《台湾录》

2. 此组诗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相关古诗分类

猜您喜欢

  • 1.《神童诗宋朝·汪洙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自小多才学,平生...
  • 2.《奉和元叔锡服宋朝·李正民荣路回翔莫叹迟,郊居连岁捧泥芝。虎符已被新章绶,茜绂犹循旧品仪。应佩宝瓶三日宠,却同显祖四明时。一门丰泽知难报,就日倾心比露葵。
  • 3.《续弦词明朝·李时勉煎胶续断弦,弦好琴音和。莫弹别鹤操,好鼓南薰歌。
  • 4.《题恒山明朝·李阳生巃嵷殿阁拟摩天,俯瞰群山拜岳巅。石磴浸攀红日近,松崖遥望白云悬。棋声敲断千年梦,洞古封残历代编。我欲凌风发清啸,知谁侠气共盘旋。
  • 5.《吊张布衣清朝·王苹拜杖谯楼血肉飞,少年帕首奋重围。惜君生后陈同甫,独使丹阳有布衣。
吴子光(1819~1883),原名儒,字士兴,后因业师宋心珠(名其光)之贶,改今名,号芸阁,别署壑,晚年自号铁梅老人或铁梅道人。原籍广东嘉应州,生于清嘉庆廿四年(1819),卒于光绪十九年(1883),年六十五。青少年时在家乡熟读儒家经典,博览诸子百家著作及稗官野史,然屡试不进,遂于道光十七年(1837)渡台,后寄籍台湾淡水,以课馆为业,暇则以诗文自遣。长于诗,尤长骈体。同治四年(1865)中举,受知于台湾道台徐宗干,充幕僚多年。同治七年(1868)应淡水知府陈培桂聘,参与《淡水厅志》之修撰。光绪四年(1878)应聘主讲文英书院。是年,彰化望族三角仔庄吕氏新葺筱庄,聘子光设教其中,宾主殊相得。从其游者除吕氏兄弟外,尚有:傅子亦、丘逢甲、谢颂臣及子光之侄吴师廉等。大抵而言,晚清本土才学之士,尽萃于斯。筱云轩藏书数万卷,无所不备,吴子光曾为之作藏书记。逝后,吕家礼葬之,并恤其家,越年,复出资刻其书。王《台阳诗话》称其诗「专学晚唐」,「杰句名篇,美不胜录。」从〈小草拾遗序〉可知其少时好赋,原存有古律赋百馀篇;中年后,以近体诗为主要创作对象,亦存有二百多首,惜多所亡失。芸阁博学多才,然一生遭际不佳,「欲伸其文章报国之志而不可得」 。于是,以东坡自况,名其文集为《一肚皮集》。共十八卷,于光绪元年(1875)刊刻行世,附诗作《小草拾遗》一卷。又著《三长赘笔》十六卷、《经馀杂录》十二卷。则诸史绪论、书后题跋、古今词语、词林典实之类。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尝辑其有关台湾史迹稿为《台湾纪事》,列为《台湾文献丛刊》第三十六种。民国六十八年(1979)中华民国史迹研究中心得其稿本,辑印为《吴子光全书》,民国九十年(2001)又由龙文出版社重印出版。今以《一肚皮集》所附《小草拾遗》为底本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