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朝代:南北朝|作者:陶宏景|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古诗简介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以答》是南北朝陶弘景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陶弘景隐居之后回答皇帝诏书所问而写的一首诗。该诗通过回答天子的问题来说明诗人所喜爱的东西超尘脱俗,以示自己的志向。全诗意境深广,蕴含无尽。

翻译/译文

你问我山中有什么,那我就告诉你,这个中只有白,我拥有白
只有在山中,我才拥有它,只要看到它,我才会有好的心情。所以我不会也不可能把它赠送给您。

注释

①诏:皇帝所颁发的文书命令。
②怡悦:取悦,喜悦
③不堪:不能胜任。

创作背景

陶弘景才华出众,梁武帝早年即与其相识,称帝之后他屡次希望隐居华阳洞的陶弘景能够出仕,但陶不为所动。梁武帝萧衍曾下诏问他:“‘山中有何物’,以至于不愿出山为官。”他就创作此诗回答梁武帝,同时表明自己的志向。
另一说该诗是陶弘景隐居之后回答齐高帝萧道成诏书所问而写。

赏析/鉴赏

这首五言四句的小诗,是齐梁间隐士陶弘景所作。弘景不以诗名,但此诗以极简练的词句表现了作者高远出世的情怀和敝屣富贵的依然之态。
首句“山中何所有”。起句借梁武帝诏书中的问语,引出下文自己的回答。这一句看似平平,若不经意,但隐士不事王侯、高尚其志、对“圣旨”绝无半分诚惶诚恐之感的范,已约略可体味。次句“岭上多白云”,正面回答诏问。山中之物多矣,作者独独拈出“白云”,自然,山中多云,这是事实,《礼记》所谓“天降时,山川出云”,谢灵运诗亦有“白云抱幽石”、“岩高白云屯”之句。作者将眼前景随口道来,毫不费力,而青山白云,相映成趣,非但当时作者注目,亦使今之读者神往。此其一。其二,这与晋宋以来隐逸之士所赋予白云的特殊意义有关。云之为物,行踪飘忽,去来无迹,自由自在,无佳无碍,这正是隐士们寄托幽怀的对象,也可用作他们的自我象征。陶渊明《和郭主簿》云:“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其《归去来辞》云:“云无心以出岫”,即是明证。后来的唐释皎然说得更明白:“有形不累物,无迹去从。莫怪长相逐,飘然与我同。”陶弘景诗中的“白云”,正有这样的含义在内。台中虽然没有“我”字,却已出了“我”仰首观云、悠然自得的神态。梁武帝问山中何所有,实是说山中无所有,不如出山入朝,则无所不有矣。弘景这样巧作回答,也暗示了拒绝应征出山的态度。若不经意之中,实有深意在内。
但这一句毕竟过于含蓄,意思不够醒豁,接下来“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二句就索性点明了这层含义。表面看来,这两句是说白云在天,飘忽无定,只可让山人游目,无法寄陛下同观,言下似乎还有遗憾之意。但“怡悦”一词,明确表示了自己对青山白云,也就是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只”、“自”二字,更将对苍山白云的欣赏看做是隐士的专利。万丈红尘中人怎能耐得住山居寂寞,舒卷无方的白云怎能得到金粉丛中帝王的心赏,所谓“只可”、所谓“不堪”,其实已经毫不客气地将对方排斥于自己的同道之外。意思虽略嫌直露,而拒聘的态度却也因此显得更加坚决。

相关古诗分类

陶宏景的诗词曲代表作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中国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晚号华阳隐居,卒谥贞白先生。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