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简介

揭阳市,广东省辖地级市,别称“岭南水城”,位于广东省东部,地跨东经115°36ˊ至116°37ˊ39",北纬22°53ˊ至23°46ˊ27";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属亚热带季气候;截至2021年底,揭阳市下辖2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全市陆地总面积5240平方千米,域面积9300平方千米;年底常住人口561.68万人。

揭阳市是汕潮揭都市圈城市之一,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与海西经济区的地理轴线中心;是历史悠久而又朝气蓬勃的城市,为潮汕文化发祥地,既是潮汕人重要的祖籍地、聚居地之一,也是潮汕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以及兴盛地之一,全国著名的华侨之乡,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和外出乡贤遍居世界各地。揭阳的潮汕文化底蕴深厚,以潮语、潮剧、潮汕英歌舞、潮汕工夫、潮汕菜等特色文化为代表。揭阳市境内主要有榕江、龙江和练江三大水系,广东省第二大深水河榕江南北两河环绕揭阳市区,有着“米之乡”“浮水葫芦”、“水上莲”之美称;因古五岭之一的揭阳岭得名,是潮汕地区的新兴城市;是广东沿海经济带东翼主战场,揭阳滨海新区是广东省委省政府专门规划、专项政策支持打造的广东沿海经济带重点平台。

丘逢甲·揭阳的古诗词(共1首)

丘逢甲的诗词曲代表作

丘逢甲(1864年~1912年),汉族,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祖籍广东嘉应州镇平县(今广东蕉岭),1864年生于台湾苗栗县铜锣湾,1887年中举人,1889年己丑科同进士出身,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1895年523日,任义勇军统领;1895年秋内渡广东,先在嘉应和潮州、汕头等地兴办教育,倡导新学,支持康梁维新变法;1903年,被兴民学堂聘为首任校长;后利用担任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东咨议局副议长的职务之便,投身于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与同盟会等革命党人参与许秋筹划的潮州黄冈起义等革命活动。中华民国建国后,丘逢甲被选为广东省代表参加孙中山组织的临时政府。1912年元旦因肺病复发,1912年2月25日病逝于镇平县淡定村,终年48岁。台湾建有逢甲大学以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