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此调因梁江淹《咏美人春游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四十一字。上阕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下阕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仄韵。《词律》认为,上阕第二句第一字宜用去声,“作平则不起调”。但亦有作平起调者。又有《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万年春》异名。

点绛唇 曾廉

  • 1.《点绛唇·洞口清朝·曾廉一叶扁舟,信风吹到花开处。乱花无数。好向花閒住。花落山空,依旧人閒去。慢摇橹。掉头一顾。洞口迷无路。
  • 2.《点绛唇·闺情清朝·曾廉新样衣裳,皱罗鱼白边无纯。侍儿微哂。怪似何郎粉。欲学灵飞,仙籍知无分。试微问。半空箫韵。天近秦楼近。
  • 3.《点绛唇·桃花清朝·曾廉人面桃花,这回不是渔郎误。乱丝飞絮。怕莫留人住。台阁参差,花下来还去。徘徊处。寺楼当户。原是来时路。
  • 4.《点绛唇·红杏清朝·曾廉深巷人稀,荡舟兀自寻红杏。顾衣弄影。怕被閒人省。雏发小怜,报道春潮猛。留孤艇。分明已肯。犹说姑徐等。
  • 5.《点绛唇·断笋清朝·曾廉春入荒园,树根苔滑青鞋窘。画帘人近。莫触新篁粉。幽梦惊回,似坠焦桐损。寒灯尽。起看微哂。风折窗前笋。
  • 6.《点绛唇·伤春清朝·曾廉咫尺纱窗,傍窗识得琴中意。顿停纤指。似揾伤春泪。特地瞒人,说答邻姝馈。寻香穟。打开锦笥。中觅相思字。
曾廉(1856-1928),字伯隅,湖南宝庆邵阳县石牛(今湖南邵东县汪塘乡境内)人。光绪二十年(1894),中举人。翌年会试后,任国子监助教,参与编修《大清会典》,为大学士徐桐赏识。戊戍维新运动中,曾上书朝廷,指责康有为、梁启超为“舞文诬圣,聚众行邪,假权行教”之徒。时雀塘铺(今新邵县境内)人樊锥在邵阳组织“南学会”反旧教,倡新学。曾于邵阳学宫会集群儒斥樊“倡邪说,背圣教”,将其驱逐出邵阳。清末,列强入侵,日寇占琉球,蚀高丽(朝鲜),进而图犯辽边,“国将不国”。曾慷慨陈词,反对乞和,主张启用刚正忠义将帅,力拒外敌,以固边疆。八国联军侵华(1900),曾随李秉衡出兵抗击。兵败,李自杀,曾投江为部卒营救。后调任陕西候补道,继续支持义和团保卫北京、天津的反帝爱国斗争。光绪二十八年(1902)曾因支持义和团而获罪,遂隐居贵州锦屏县的梅屏山下,筑“掘阅园”从事教学与著述。1902年客居贵州后从事于改编元史,著成《元书》102卷,1911年刊行,另有《元史考证》4卷。他虽取同乡先贤魏源的《元史新编》为蓝本,而宗旨却与魏源以来诸家致力于广搜中外史料、考订史实以补正《元史》者全然不同,自称欲继孔子作《春秋》之志,申明纲常大义。宣统二年(1910),曾返故乡,长杨塘书院。其时已废科举,兴学堂,曾仍力倡旧学,尚孔孟之道,以“仁学”自勉。民国2年(1913)邀同仁筹募钱粮,建立“岩畔村积谷会”,解饥民之困。民国17年农历六初三日逝世。著有《元书》等书传世。有《瓠庵集》、《瓠庵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