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这一词调起源于晚唐五代时期的唐著词(唐著词是唐代的令,晚唐江城子在酒筵上流行,经过文人的加工,就成为一首小令的词调)曲调。唐五代时为单调,始见《间集》韦庄词,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又有36字七句五平韵、37字七句五平韵等。可见唐五代《江城子》词调兴起不久,格式尚未定型。有说法称,该调因欧阳炯词中有“如(衬字)西子镜照江城”句而取名,其中江城指的是金陵,即今南京

江城子 黄光

黄光(1872—1945),谱名益谦,字梅僧,一字梅生,以字行。黄光自小天资陪颖,好学不倦,事亲至孝,兄弟友于,深受长辈们的赞许。黄光兴趣广泛,多才多艺,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已志。青年时曾游学于陈黻宸(介石)之门,治文学训诂之学。一生对经史、诗词、图、书法、篆刻均有所钻研。黄光一生经历过晚清覆灭、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专制独裁和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各个时期。随着岁的流逝,到了抗战后期,国民党政府的真目面暴露无遗。黄光的认识也逐渐有所提高。到1945年“八一五”抗战胜利的喜讯传来后不到一个月,他的前列腺复发,病倒在床,延到9月底便与世长辞了,享年七十四岁。